提及交通工具,儿时记忆中那辆二八大杠立刻浮现在脑海,人们称它加重自行车。父亲常骑着它带着我和姐姐去赶集,自行车的横梁成了我的座位。至今仍清晰记得初学自行车的窘态,当时我还没横梁高,骑起来就像小矮人开大车,摇摇晃晃。得让妈妈扶着后座,才能勉强前行。我总是在心里喊:“妈,快放手吧,我要骑得更快!”结果,妈妈一放手,我就连人带车摔个狗啃泥。看着流血的膝盖,我哭得稀里哗啦,妈妈安慰说:“乖,不哭,长大了咱骑摩托,比自行车酷多了!”后来,村里的玩伴总会趁长辈不注意,骑着家中唯一的自行车到偏僻空地,你追我赶,上演童年版的《速度与激情》。总是落后的我,心里打着小算盘,梦想有一天能骑上摩托,成为村头最靓的仔。时光飞逝,转眼我上了初中。此时,家家户户都有摩托了,母亲的预言成真。我和几个死党组成摩托少年团,一放假,就骑着摩托车在林皋湖周边的蜿蜒道路上狂飙,真可谓风驰电掣!我们总爱比谁速度快,看谁先到目的地,胜者被尊为车神,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到达终点后,我们会嘲笑最后到的朋友,在嬉笑中请教车神如何在弯道压车身。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保护林皋湖生态环境的政策,盘山道路被改造,笔直宽广的公路取代了蜿蜒小道,摩托少年团消失在岁月中。车神成为时光的尘埃,但那份青春的热血永远在心中沸腾。高中时,县城的公交车少得可怜,我也不太懂公交站牌的含义。严格来说,第一次坐公交车是去西安上学。对公交的最初认识,是通过电视广告那句“把人挤成肉夹馍嘞”。后来亲身经历,果不其然。挤公交,不挤还真坐不上。由于第一次坐,坐过站、坐反站的闹剧时常发生。后来慢慢习惯城市公交,放假回到县城反而不适应招手即停、招呼即下的村村通公交。如今,县城的公交早已告别即走即停的时代,但碰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依然会满足他们小小的需求。这就是小县城的人情味,那份尊老爱幼的传统让人倍感温暖。如今,二八大杠已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回村时偶尔能见到。我也有了代步汽车,每当妻子坐在副驾,我总爱和她分享骑自行车的糗事、飙摩托车的疯狂,还有挤公交的窘态。为了方便接送女儿上学,我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时光的轮回,记得第一次坐二八大杠,也是在父亲的呵斥下,从调皮扭动变得乖乖坐车。当女儿站在电动车上兴奋地扭来扭去,那一刻我差点落泪。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角色互换,那份纯真的快乐、家庭的温暖,穿越时空依然鲜活。女儿在电动车启动时,大声喊:“老爸,电能加速,快一点,超过前面的电动车!”我笑了,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发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慢时光。骑着电动车,带着妻子和女儿串街走巷,感受生活节奏慢下来,体验人间烟火气的温馨。女儿也在一次次出行中,找到了专属座位,我想,这会成为她儿时的美好回忆。(作者供职于咸铜分公司吕村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