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8期 第22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9-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二八大杠, 温情与浪漫
新闻作者:


董邦耀:我的坐骑凤凰车
上世纪80年代初,老单位的机关只有一辆北京212吉普车,俗称“帆布棚”,在当时可算豪车了,只有县团级才能坐。我们这些普通干部,想享受是很难的。
为了改善机关干部的交通条件,单位决定给各部门骨干配备自行车。听到这个消息,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要知道,那时买凤凰、飞鸽、永久自行车是要凭票的,没有门路很难搞到。后来,单位决定将自行车估价处理给个人。经过一番激烈竞争,我终于得到那辆八成新的凤凰自行车。黑色的车梁、车座和货架,银色的车把、轮毂和辐条,简直就是一架战斗机!我迫不及待地用棉纱蘸点机油,把它擦得一尘不染,阳光一照,光芒四射,闪耀得宛如璀璨的星星。
从那时起,我就骑着这辆凤凰车上下班,穿梭于市区的街道。开会、办事、买菜、接送亲友,样样都离不开它。那时的我骑着它,别提有多得意了。我可是骑着凤凰飞翔,风驰电掣,别有一番滋味。
十多年来,我与这辆凤凰车风雨无阻,相依相伴,亲如兄弟。它的铃声在我的生活中响起,是我日常的节奏,带着我走过无数个日夜。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被调到省城工作,才依依不舍地把它放进储藏室。每当想起它,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温暖的怀念。它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更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是那个年代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我自己也买了SUV,曾经的凤凰车被我闲置在了角落。尽管如此,我依然无法忘记与它风雨同舟的日子。每当我看到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心中总会涌起忆旧情怀。想起那些年骑着凤凰车的快乐时光。
我曾经幻想过,假如我的凤凰车会说话,它一定会讲述我们一起经历的故事:在阳光下奔跑的快乐、在风雨中坚持的勇气,以及那些温暖的瞬间。亲爱的凤凰车,虽然我们已经分别多年,但我会永远记着一起走过的岁月。你不仅是我的坐骑,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位老朋友。
王宏基  冯晓瑞:深刻的童年标识
对于60、70、80后的人来说,“二八大杠”自行车是童年深刻的记忆标识。
记得小时候,我坐在父亲的二八车自行车前杠上,啃着冰棍,听着父亲哼曲,自行车如灵动的骏马穿梭在满是蝉鸣的林荫道,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无忧的童年时光如电影画面浮现。
小学四五年级,我开始学骑自行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带我到菜地旁的小路学车。我满心欢喜又紧张地骑上高大的 二八大杠,由于个子小只能掏空儿骑。一开始无法掌握平衡,妈妈在后面扶着,我用力蹬,紧张又兴奋。练了半小时,妈妈悄悄松手,我发现后虽惊喜自己能骑,但也恐惧失去依靠而摔倒。妈妈鼓励我要相信自己,我不服输地再次跨上自行车,多次摔倒后终于能掌握平衡,喜悦涌上心头。
上六年级,我能跨在横梁上骑,虽然不能完全坐到车座上,但自得其乐。升入初中后,因住校只有周末骑车,二八车闸出问题,加上山地车流行起来,我家二八大杠也光荣退役。
 (作者供职于西渭分公司临潼收费站)  
薛肖艳:我和二八大杠那点事
二八大杠带着人们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驶过乡村的泥泞小路,陪无数人走过童年。多少孩提时代温情的记忆,都在“滑两步再上车”“不要怕有我在”“一个后摆腿被我爷踢了下去”的场景中。
在空旷平整的麦场地,爷爷说我个子小,无法像大人那样从前面上杠骑车,也不能展腿从车座上车,只能从倒三角的大杠里屈腿“掏”着骑。爷爷双手扶着车尾:“不要怕,有我在,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我听着爷爷的口令,左脚蹬着脚踏板,右脚助力,双手扶着比我还高的手把,目视前方,左右脚一高一低半圈半圈地蹬着,伴随着链条和脚踏板相互作用,自行车飞速向前,我的心跳也加了速度,风在我耳边迅速向后划过。就是这种惬意,这种自由,让小小的我贪恋痴迷而又胆怯害怕,想要转过身看一眼爷爷,却不敢,只有一遍遍喊道:“爷爷我怕!”爷爷在我身后不厌其烦地多次回答:“不用怕我扶着呢!”我内心稍稍安宁……当我再次喊出“爷爷!”“不用怕我在呢!”那雄健浑厚的声音似乎不在我身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思绪全在自行车上,“你看我这样对吗?”“很好,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当我觉察到声音越来越远,迅速转过头朝车后瞄了一眼,原来爷爷他早就放手了!失了心理依靠的我,一时情急,双手无力掌控车头,车头左右扭转摇摆,随着我“啊”的一声大叫,车子和我像脱了缰绳的野马,直奔麦场旁边的麦垛飞了出去……还好撞到草垛上,车子停了下来却重重地压在我身上,旁边的大叔大婶们见状哈哈大笑:“学自行车哪有不摔跤就能学会的道理,哈哈哈……”“还好碰到麦垛上了,不然那胳膊腿都要擦破皮了,呵呵呵……”
后来我自创了在紧急情况下两脚向前跟着车速滑动几步,重心向后用力撑在地上刹车,这种独门绝技大大减少了我摔倒的概率,为此很自豪,欢快地分享给好朋友们,却遭到他们无情嘲笑。原来在小伙伴中流传着两种刹车法,一种是右脚作为刹车工具刮在轮胎上刹车,还有一种就是我那种两脚撑地法,他们早已熟练掌握了两种。
如今,二八大杠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静静地停放在岁月的角落,锈迹斑斑的车身仿佛在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但在没有电子产品,没有太多玩具的80年代,它驰骋了我整个童年,承载了我的哭,我的笑,我的疯……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龙门工业园收费站)  
姚铭敏:“双丢把”的追风少年
网络大V“虎哥说车”是这样介绍二八大杠的:一代经典二八大杠Pro卡路里震撼来袭。全车钢铁架构,无惧雨雪,手扶式T型车头,独特的一线天至尊VIP座架,真皮座椅全包围设计,只为亚洲人而生!三角车架,独特的斜跨式骑法,链条式无级变速系统,配备双脚踩踏,动力澎湃,后梁采用双叉独立悬挂,后座全包围原钢设计,为透气而生,手捏刹车国内外最先进夹紧设计,前轮脚蹬式刹车,不甩尾性能更加稳定,百公里功耗,仅需三个馒头、一碗水,传承经典!二八大杠只为经典回忆!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辆红旗牌二八大杠自行车,是母亲嫁妆中“两转一响”中的一件,自行车、缝纫机为“两转”,收音机为“一响”。地位那是相当尊贵,也是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能骑着一辆自行车出门倍有面子。
二八大杠曾经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美好。逢年过节遇有集会,父亲就会骑上这辆二八大杠,载上我们一家4口走亲戚赶集。我最喜欢坐在前面那条大铁杠上,两只手放在车把上,随着父亲的力度掌握方向,还可以按铃铛给父亲当安全员。妈妈抱着姐姐坐在后座上,爸爸坐在最中间的真皮坐垫上,载着我们走街串巷乐此不疲。当听到我嗷嗷大叫时,就听见父母和姐姐的笑声,因为大家心里清楚,父亲捏刹车又把我的手夹到了,一路上欢声笑语简单又温馨。
因为初中要去镇上读书,四五年级我就学骑自行车了。每天放学邀上小伙伴,推着车大家嘴里喊着学车口号:“单腿蹬、掏裆、骑大梁、上车座、撞麦垛。”到了村里打麦场,有一点基础的就一个人练习撞麦垛去了,胆小不敢上车的就要两个人在后面扶着滑行。我的平衡感不好,学得慢,无法像大人那样左脚踩住踏板,右腿往身后一扫,就能坐到座垫上,我只能斜着身子,腿从大杠底下掏进去,右手紧握大杠,胳肢窝夹紧车座,一点一点滑行。不知有多少回身体被压在车子底下,多少回撞上了麦垛,多少次磕破了皮、流出了血。我越摔胆子越大,摔得有多惨耍得就有多欢实,似乎忘记了疼痛。不知不觉中,练车口号成了“动作要快、姿势要帅”,我成了一名骑着二八大杠“双丢把”的追风少年。
 (作者供职于高陵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