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期 第229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10-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以青年之名 礼赞祖国
新闻作者:文 / 罗凤英

 
人生百年路漫漫,上下求索中国梦。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用地大物博、锦绣山河去歌颂她的强盛和伟大。祖国母亲对我来说,更像是放不下的锄头、种不完的庄稼、舍不掉的口粮;是红旗上闪耀的五星、党旗上锃亮的镰刀、国徽上金黄的谷穗;是他乡梦里的呼唤、落叶归根的等待、一生一世的眷恋。这一刻,我虽以90后的视角,却愿以青年的担当,深情礼赞我亲爱的祖国。
山海情——昔日光景旧曾谙。“你在看什么?”“看山。”“这山有啥不一样的?”“你要是见过这山原来的样子,就知道有啥不一样咧。”马德福的台词,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那片山脚下,春分时的细雨润苗、夏至时的挥镰收割、秋分时的粮谷满仓、冬至时的扶犁躬耕……
我的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一年四季老爱在地里“翻腾”,那深深浅浅的皱纹、黝黑面颊偶尔闪耀的荣光、额头流淌豆大的汗水,无不诉说他的荣耀。那一亩三分地,有高过头顶的红高粱、金黄饱满的玉米、个大味甜的番薯、金灿灿的稻谷、飘香的瓜果……在饥寒交迫的年代,爷爷用那片不起眼的土地养活了七个孩子的生命,他怎能不一往情深地久久凝视,又怎会离开他的庄稼地呢?梦里,阳光、热浪、金灿灿尚未收割的稻田,一位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农站在田埂上,依然凝重地注视着那片丰腴饱满的稻浪。而今,收割机的轰隆声划破了乡村的清寂,也叫醒了我的梦。经过脱粒后的稻草一排排整齐地倒在田间,稻田里成熟的谷子两小时就能安全入仓,我再也没有看到爷爷那股手握镰刀的冲动了,机械化给爷爷带来的便利,从他舒展的笑容里就能看得出。时代的发展,农民是能察觉到的,好与不好,他们心中有数。
世间缘——今朝画卷新相识。我的家乡位于陕西“南大门”大巴山深处的镇巴县。从记事起,县上就只有两条街道,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巷陌弯曲狭窄,路上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和小三轮,整个县城只有一个车站。矮小的土坯房,掉了墙皮的墙上钉着用白色粉笔写的几个干裂的、随风摇晃的木站牌。一辆大班车能坐二十人左右,没有空调,但是可以打开窗户,甚至可以从窗户塞人。售票员在狭小的车厢里,费劲地点着人、数着钱……汽车驶上210国道,颠簸就成了接下来的主旋律。车在马路上颠簸,人在车上颠簸,五脏六腑在身体里颠簸……车里杂七杂八的味道,笑声、小孩儿哭闹声、晕车呕吐声,交替袭来。但后来,210国道加宽了,铺了沥青路,汽车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开足马力,尽情驰骋。公路宽了、通了,新楼房鳞次栉比,晚上灯光璀璨,万紫千红,生活的前景看得见,也摸得着了。
人间意——清澈的爱为中国。“谁怜爱国千行泪”,爱国,是如爱人般的深情与付出。不必毁家纾难、舍身为国,但尽己所能,建设国家,发展国家,便是爱国。作为青年,我们应与祖国同成长,以理性与热情,助力国家发展。从五四革命的激情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再到喀喇昆仑之巅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年的力量始终闪耀在时代的前沿。我们看到,美丽公路四通八达,极速高铁八横八纵,5G网络享誉世界,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赤子心,在科学家的胸膛澎湃汹涌;宇宙梦,被航天员们烙在浩瀚星辰里;深海情,被自主创新技术印刻在海底。青年,正以微光照亮华夏,以青年之志书写国家华章。
红尘梦——岁月流金叙深情。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歌谣。素有着“鱼米之乡、天府之国”之称的“小江南”——汉中,也以其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祖国母亲的成长。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播撒,红色的文化在这里传承。如今,我作为新汉中人,感受着这里的文化自信与蓬勃发展。2023年5月,我毕业来到汉中工作,我看到,这里有如诗如画的长江支流岸线,也有厚道淳朴、重信守义的320万汉中人民,这里村镇、乡场交通道路畅通无阻,新的居民点整齐、洁净、漂亮,门前道路平坦,院中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笔直的高速公路一马平川、四通八达,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气。我曾在秦岭大巴山深处,眺望八百里富饶的秦川;也曾在关中平原,深感一览无遗的畅快;更是在江汉荆楚看遍了九衢通商的繁华。我不止一次次地在心中赞叹,这就是我梦中祖国盛世的壮丽画卷。
风雨霏霏,岁月如歌。赞美祖国,不仅在于镜头下的美景、调色盘上的色彩、诗词中的韵律,更在于我们青年一代的实际行动与深情厚谊。让我们以青年之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智慧建设她,用笔墨描绘她,用爱呵护她,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作者供职于南郑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