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 凯金堆铺位于冷水河与汉江交汇处,距离勉县青羊驿镇3公里,距离宁强县大安镇10公里。阳安铁路自西向东横穿而过,108国道在这里转了一个S型的弯。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勉县板庙沟、宁强金堆铺和石窝金三个行政村。宁强人和勉县人在此交互杂居。史学界认为,从宁强县大安镇金堆铺到四川剑门关,这200多公里属于古蜀道中的剑门蜀道。因为“石牛粪金”“五丁开关”的传说,这段蜀道又叫做金牛道,金堆铺便是金牛道的起点。民间传说,不知何朝何代,一个远方的乞丐流落到古道边,饿得两眼昏花,突然看到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他眼前的石岩下消失了。乞丐很奇怪,就用手去刨,在石窝里刨出一堆黄灿灿的金子。乞丐就用这些金子修房造屋,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定居下来。据说这就是金堆铺地名的来历。这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金堆铺从秦汉唐宋直到上个世纪川陕公路通车之前,一直是金牛道上一个繁华的店铺。金堆铺的王家梁,以前叫做火石岭,是金牛道的必经之处。这里曾经立着一块石碑,当地人叫做“狗立碑”。古时候,有一个关中客商,带着狗,骑着高头大马,驮着几褡裢银子,从陕西到四川去做生意,翻越火石岭时累了,停下来歇歇脚。上马走时,不慎将其中的一个褡裢子丢在路边,走了很远才记起丢了狗和褡裢子。兵荒马乱的岁月,他估计丢失的银子不可复得,就继续赶路前行,而狗看到主人的褡裢子丢在路边,就乖乖地蜷在上面等待主人归来。一年后,客商牵着马,驮着从四川贩运的货物回陕西,再次路过火石岭,在一年前歇脚的路旁,看到一堆狗皮很眼熟,好像是自家的狗,上前用脚一踹,发现下面一堆白花花的银子。客商明白了狗以生命守护了银子,心情难以自已,就用这些银子,请附近的乡亲在路边掩埋了狗毛狗皮,还立了一块石碑。后来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狗立碑”。这也许是金牛古道上一个最动听的故事。但是据史料记载: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48岁的陆游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府中襄理军务,多次往返于金牛古道,曾夜宿金堆铺,写下了《长木夜行抵金堆市》《宿金堆市感怀》等诗作。“三更投小市,买酒慰羁旅,高咏东山诗,怅望怀往古。”“早发金堆市,更衣石柜阁,功名今何在,抚事感颓龄。”从他的诗作里可以想象到九百多年前诗人羁旅古道时复杂的心情。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