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无论多么偏远的地方,总有一条公路延伸至此。而我的心中,也藏着一缕难以割舍的公路情缘。如今的道路分类繁多,按行政级别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按使用特点又可分为城市道路、乡村道路、林区道路等,不一而足。但我对公路最初的记忆,却源自于课本上的一条蜿蜒白线。记不清是哪一篇课文的配图,远处的城市建筑依稀可见,一条白色的马路从城市里延伸出来,又消失在视线的远处。那时的我尚不知它的名称和用处,只觉得它像一条格外显眼的丝带,将一切都串联起来,心中对它充满好奇与向往。我的家乡最初只有一条普通的泥巴路,它算不上宽敞,在大车通行前,也只能容许三五人并排行走。一到下雨天,马路就变得格外泥泞,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泥点子四溅,就像《呼兰河传》里描述的水坑一样,一不小心就能摔进去。即便如此,我也依然喜欢那条公路,因为它是通往“外面”唯一的大道。只要顺着公路走,就一定可以走到繁华的集市,走向更远更热闹的城市,心中满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渴望。后来,公路开始改变。它被扩宽了,路面先碾压了石子,又铺上了水泥,变得十分平坦,远远看去,像是一条汉白玉筑成的丝带。它与我在课本里看到的景象如出一辙,在穹顶之下,串联着城市、乡村与每一户人家。宽阔的公路修好以后,紧接着又修了通往每户人家门口的水泥路。这一下,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了一条玉带。小摩托车可以骑进家门口,自行车也不必扛着回家了。那时,我们一群半大的孩子守着公路疯玩,从这头跑向那头,又从那头跑向这头。考入外面的学校后,我便乘着车摇摇晃晃,顺着公路去更远的地方求学。我才知道,原来水泥路之外还有更舒适平坦的柏油马路,以及只能车辆通行的高速公路,那一路的风驰电掣,沿途的风光如画卷般在眼帘展开,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流淌的河流、波光粼粼的湖泊,沿途经过的城市和乡村,都一一尽收眼底。我不止一次地靠在车窗向远处眺望、感叹:“有这样的路,真好。”或许就是因为有那些细腻的时光,我与公路之间有了牵连,我对它有了爱恋。想起那些公路两边总是被打理得妥妥当当的绿植们在四季里悄然生长,那些花儿们在春日里含苞待放,夏日里纵情绽放,秋日里缀满果实,冬日里被白雪珍藏,我明白,那是因为有一群人总在默默为其守护。而我,也有幸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静静守护着延伸至远方的路,看着路边的花开花落,见证着人们的离别与重逢。未来的公路还会有变化吗?我不知道,却还惦念着,期盼着,希望能与它续写出更多难舍的缘分。或许未来的公路会更加智能,实现无人驾驶,或许会更加环保,采用新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许还会连接起更多的偏远地区,让交通更加便捷。但无论未来公路如何变化,它在我心中的地位都不会改变,那份与公路之间的情缘,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供职于富平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