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9期 第232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1-2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难忘吴堡
新闻作者:

  文 / 郭超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归宿。而在我心中,除了那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吴堡,它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陕北榆林边陲小县城。
吴堡,依黄河沿岸而建,黄河的滔滔河水仿佛是它的生命脉搏,奔腾不息。这里是毛主席东渡黄河的地方,承载着革命的历史记忆,每一朵浪花都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壮丽史诗。这里也是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孕育出无数动人的篇章。
在吴堡,我度过了难忘的七年岁月。从懵懂少年到逐渐成熟,从初入一线到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吴堡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质朴与温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与我的青春紧密相连。
秋季的吴堡,后山坡上的红枣红得可爱。那一颗颗饱满的红枣,如同一串串红宝石,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秋风拂过,红枣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摘一颗放入口中,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味蕾上绽放,那是吴堡独有的味道,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馈赠。
吴堡石城,宛如一片历史的天空,承载着千年的沧桑变迁。它又称 “吴儿堡”,当年大夏国主赫连勃勃修筑堡寨安置东晋战俘。吴堡,便是众多堡寨中的一座,《吴堡县志》揭示的吴堡方言与江淮方言、吴方言的亲缘关系,更是为其身世添上神秘一笔。走进石城,断壁残垣间,战火的硝烟虽已散尽,可那斑驳的痕迹仍清晰可见。漫步在石城之中,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默默讲述着过去的岁月。那残存的城墙、斑驳的窑洞,都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听当地老人口述,当年日本侵华,妄图踏入陕西,却在吴堡这片土地上铩羽而归,石城仿若一位坚毅的战士,用它的身躯捍卫着身后的家园,守护着一方安宁。往昔,黄河之上,羊皮筏子乘风破浪,黄河纤夫号子声声,他们用坚韧的脊梁,拉动着生活的希望,那是吴堡劳动人民最真实、最震撼的历史影像,虽已渐次远去,却永远镌刻在吴堡的记忆深处。
吴堡的美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羊杂碎和黑愣愣,让人难以忘怀。但要弄现在的知名度,吴堡张家山镇的手工空心挂面,细如发丝,根根空心,在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更是名声远扬。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挂面,承载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吴堡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而卸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更是回到家乡,在吴堡老家以村子命名创建的辛庄课堂,宛如智慧的灯塔,在吴堡点亮知识之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从这里启航,为吴堡乃至全中国的未来注入蓬勃动力。
吴堡,这片土地有着我太多的情感。它的山水、它的人文、它的历史,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无论我走到哪里,吴堡的记忆都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爱吴堡,爱它的一切,这份爱,将永远在我心中流淌,永不磨灭。
 (作者供职于兴隆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