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明让前天回家看到地头种植的苜蓿,我顺便撅了几把,瞬时勾起了童年的回忆……苜蓿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丛生为主,叶茎均可食用,多适应北方旱塬地带种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苜蓿主要是生产队骡、马、牛、驴等牲口耐以生存的精料,也是我们农家春季的主要菜蔬,也是主食,因而“偷苜蓿”也是我们的童年趣事。我们生产队在距我们村庄最远的北面地里种有一大片苜蓿。每年阳春三月,苜蓿一露头,生产队长为防止村民偷摘,就在地中间搭建窝棚,派一名年长者看守。下午放学后,我们这些年纪相仿的家门户族兄弟就成群结队,手提竹笼,不约而同向北面苜蓿地出发,去“偷”苜蓿。一到地头,我们就蜂拥而至撅苜蓿。这时,看苜蓿的老汉手持木棍,一边赶,一边骂。我们一看人来了,就和老汉打起了游击战。老汉追到东头,我们就跑到西头。老汉追到西头,我们又跑到东头。来来回回,你追我赶。最后实在不行,我们这些小伙伴就将来人分成两伙,与老汉展开拉锯战,东头一半人,西头一半人,老汉撵到西头,东头人撅;老汉撵到东头,西头人再撅。老汉一直撵到天黑,跑得人困马乏也没有办法。我们一伙一边又说又笑,一边哼着儿歌,提着“偷”来的苜蓿满载而归。 (作者供职于两亭超限运输检测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