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4期 第23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4-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合力共养 驿路同春
南郑公路段一季度工作亮点荟萃
新闻作者:

文 / 宁 轩  罗凤英
三月的汉中风起云涌,春色未稳。当满城樱花正欲舒展粉瓣时,一场“倒春寒”裹挟着雨雪呼啸而至,将初绽的春意凝成冰霜。面对这场气候“阻击战”,南郑公路段聚焦“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目标,以“五融五力”机制为依托,以点带面辐射状开展精细养护、防治结合、路地协作、绿化提升行动,在春寒料峭中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季度答卷。
党映初心 三联聚力启新程
走进段党员活动室,墙上悬挂的一幅“三同三送三包”作战图格外醒目。南郑公路段喜神坝、周家坪道班因长期无党员被贴上“空白班组”标签,为突破这一痛点,公路段打出“派驻党员、结对共建、靶向培养”组合拳。联合机关党员结对帮扶道班职工,以“同吃联感情、同学联思想、同劳联责任”为根基,以“送政策联民生,送帮助联需求,送温暖联民心”为抓手,以“包抓提升路联发展,包联示范路联示范,包保先锋岗联服务”促发展,融入“政治担当、主责主业、队伍建设、群团建设、执纪监督”,在“党建标准化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青年干部锻炼成长、推动智慧创新、服务优化提升”上攻坚发力。
破冰战雪 6小时织就平安网
“G244线红庙镇喜神坝高桥—川陕交界路段结冰,立即启动红色预警!”1月25日凌晨,公路段“网格化管理微信群”的消息瞬间刷屏。段长带领党员先锋队冲进风雪,3台除雪车呈“雁阵”梯队推进,2台融雪剂撒布机在喜神坝盘道铺开“防滑链”,环保型融雪剂如雪花般簌簌落下。海拔2000多米的牛脑壳粱弯道上,“这段‘魔鬼弯道’最险时冰层厚达3厘米,我们连夜撒了2吨融雪剂。”公路段将45.62公里险路划分为7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长+5名巡查员+1个机械手”,形成“巡查—处置—反馈”30分钟闭环。网格化让抢险像“点外卖”一样精准,网格员迅速反应,各司其职,物资补给误差控制在±50米范围,让“人在格中动、责在格中溯”成为现实。6小时鏖战,南郑公路人用网格化管理的精度、党员冲锋的热度、勇往直前应急抢险的速度,在冰天雪地中熔铸出一条条平安坦途。
数字赋能 春融防治保安泰
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极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为做好春融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排查整治,公路段深化构建“党建+安全”防治大格局,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原则,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线。以“领导包段、党员包班、班组长包点”的管理模式,制定排查攻坚行动方案,采取人工摸排、无人机拍照比对和视频监控相结合方式,对辖养公路沿线22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理清风险点信息现状和台账,各隐患点根据受威胁对象组建独立的防灾单元。同时,及时与省、市专业技术人员沟通联系,邀请专家现场评估,从地质灾害基本概念、迸发特点、防治要点、应急处置等4个方面做专业分析,建立了“领导靠前指挥、包班党员联系监测人、监测人联系防灾单元”的定点定人模式,确保每一个风险点、每一项任务都能精准匹配到相应的责任人。
路地共建 协作共搭连心桥
“以前出门就是占道摊点,现在成了花香步道!”红庙镇村民李大爷指着门前新砌的隔离花坛赞叹道。一季度以来,公路段实施“路宅分家”攻坚行动,联合镇村两级清理占道经营摊点共20余处,收回被侵占路肩用地约300平方米,打造路宅分家绿化花池40余处。在喜神坝川陕交界处,一场跨区域、跨部门的护路行动正迸发新活力。公路段路产股与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南郑中队、南郑交警大队、光雾山文旅交警大队以及沿线村镇、辖区派出所签订《应对恶劣天气一路多方联勤联动协议》,与南郑区消防救援大队签订《公路桥梁安全保护联动协议》,建立多方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今年来,通过该机制成功处置冰雪险情3次,平均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8分钟,较往年提升效率60%。
花海通途 多方吟诵春之诗
当万亩油菜花海翻涌金色波浪时,公路段以“花海通途党旗红”为号,以养护管理示范路为引领,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为重点,以公路安全畅通为保证,全力打造“路景融合,生态宜游”公路通行环境。成立绿美公路领导小组和路段数据调查、隐患摸排、环境整治专项工作组,通过徒步调查、实测实量、现场登记,对辖养路段的路况信息、桥梁涵洞、绿植绿化、路容路貌进行“全面体检”,对各类病害进行汇总,着力分析原因,最终形成了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和配套治理措施。同时,在川陕交界处、城乡进出要道、旅游景点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多次联动属地政府部门、刘家山超限运输检测站开展红庙镇过境路段路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查侵占公路用地和违规摆摊设点行为,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公路段路产人员坚持一周一次夜间巡查行动,对油菜花旅游线路实施重点巡查,严格控制公路两侧的违法建筑、非交通标志、集贸市场及摆设摊点等影响交通秩序的现象发生,助推公路从交通要道到旅游生态长廊的“转型”。
春山可望,大道如虹。当四月的暖阳漫过秦巴山麓,南郑公路人已踏上新的征程。“暖心驿站”已纳入民生服务清单,智慧养护技术组成立,防汛演练正在沙盘推演……正如那冰雪消融后愈加挺拔的行道树,他们深知:护路永远在路上,而春天的故事,才刚翻开序章。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