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4期 第23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4-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老赵的公路人生
新闻作者:


文 / 薛政春
我与老赵相识于2009年的108国道改建工程,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眼神里总是透着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无法干扰他对公路事业的执着。他总在一线,身影穿梭于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那件已显破旧的工作服总是挂着汗渍,那是他坚守的印记。时常伏案的他,在简陋的办公桌上,对着图纸和文件仔细研究,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那专注的眼神,就像一位雕琢艺术品的大师,不容许有丝毫偏差。话语不多的他,总是忙碌,匆匆的脚步似乎在和时间赛跑,却把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像是要把自己与公路紧紧相连。如今,他年事已高,再过几个月就要退休了,而我对他却有些不舍。
闲暇时,我想为他的公路人生做个梳理,可他总是婉拒。我实在不忍就此作罢,便从同事口中探寻他平凡又不凡的公路人生。
1987年,老赵怀揣着对公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毅然踏入基层一线养护道班,自此,一幅非凡的公路人生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那时,他进修归来,决然地告别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投身到基层艰苦的养护工作中。一身橙色工作服,一条毛巾,一把铁锨,相伴他左右。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盛夏,阳光如同滚烫的银针刺向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老赵的额头、脸颊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可他只是随意地用那汗迹斑斑的毛巾擦一擦,又继续手中的工作;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隆冬,狂风裹挟着雪花,无情地抽打着他的身躯,他的脸庞被冻得通红,嘴唇干裂,但眼神依然坚定。他有一双粗糙的大手,宛如神奇的画笔,每一道裂纹里都藏着岁月的故事,这双手,拿起工具时有力,修补路面时,精确地控制着力度和角度;描绘标线时,又变得那样细腻,就像是在为公路穿上一件精美的衣裳;检查桥梁时,他又能快速消除微小的隐患。他精心勾勒着养护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梁,为其倾注无数心血与汗水。
1991年,老赵凭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娴熟的技艺,顺利进入机关养护股,挑起了小修保养工作的重担。在这个新岗位上,他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极致,不容自己有丝毫马虎与懈怠。他那深邃的眼眸,在查看每一处需要小修保养的地方时,还是那样敏锐,任何微小的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以严谨认真的作风对待每一次小修保养任务,不管是修复路面坑洼,还是处理车辙,他都会先用洋镐仔细地清理坑洼周边的杂物,然后蹲下身来,几乎是脸贴着地面去观察坑洼的深度和形状,然后再精心调配修补材料,用铲子将混合料一点一点填入坑洼,每填一下都要用工具压实,确保修补的平整度;在更换损坏的护栏时,他会反复测量护栏的尺寸,检查新护栏的质量,让每一颗螺丝钉都拧紧到位,保证护栏的稳固性。他一丝不苟,力求尽善尽美。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尊重和高度赞誉,也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和奖项。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2016年,老赵又肩负起新的使命,进入计划科负责养护工程计划工作。面对更复杂艰巨的任务,他毫无退缩之意,而是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身其中。那时候,他那稀疏的头发已经又白了几分,可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明亮。他废寝忘食地钻研各种工程方案,在堆满文件和资料的办公桌前,时而翻阅资料,时而在电脑上计算数据,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这些工程规划。为确保工程计划的及时准确,他精心核算每一个数据,常常加班到深夜,办公室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依然坚毅的身影,直至通宵达旦,黑眼圈和眼中的血丝是他付出的无声见证。
老赵不仅工作出色,还团结同事、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他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让给他人。同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也因此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他说,这都领导和同事们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
如今,即将退休的老赵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加班加点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他常说:“临近退休,我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坚定的语气仿佛是对公路的誓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公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老赵勤奋好学,曾通过自学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无数个夜晚,他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钻研那些专业书籍,时而眉头紧锁思考难题,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领悟了新知识。他用行动证明,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老赵的公路人生,像一首写满奋斗与奉献的诗,他对公路的深情,以及他与公路的故事,将激励更多像我一样的公路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奋进,写就多姿多彩的公路人生。
 (作者供职于韩城市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