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 斐为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今年以来,省交通医院秉持“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积极响应省、市卫健委“六个多”服务要求及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部署,将医学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过程,创新推出系列暖心举措,以有温度的专业诊疗打造特色医疗服务新名片。多说暖心话语 让心与心更贴近“王奶奶,昨晚休息得怎么样?今天您的气色可比昨天好多啦!”在省交通医院的病房里,这样亲切的问候已成常态。自“六个多”活动开展以来,医院将“暖心话语”纳入全员培训,引导医护人员从生活话题切入,用鼓励性语言缓解患者焦虑。临床医技、窗口科室、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用温和的语调、细致的讲解、热情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党员示范岗”的带动下,全院共同营造“有温度的沟通氛围”,让医患关系在暖心话语中愈发融洽。多听患者心声 让服务贴着需求走“您慢慢说,我们一定认真听。”这是医院对每位患者的承诺。为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医院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待日”,院领导与群众、职工面对面交流,听取关于医院管理、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制度流程、医德医风、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院内设置意见箱、意见簿,公开投诉电话与邮箱,住院病区配备《患者需求日志》,确保患者诉求事事有回应。从门诊到住院,从医护到行政,全院人员主动倾听患者诉求,不轻易打断、不急于定论,用点头、微笑传递尊重。出院患者还会收到回访电话,围绕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收集建议,让服务改进始终贴着患者需求走。多为患者答疑 让清晰解释消弭疑虑“做这个检查是为了明确您的病因,费用大概是这些”“综合考虑下来,这个治疗方案最适合您,我再给您讲一下选择这套方案的原因”…… 面对患者对病情、治疗、费用的疑问,医务人员总能用通俗语言耐心解答。医院从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入手,督促医护人员详细解释诊疗方案,并根据不同科室特色制作《患者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在治疗前详细说明治疗方案、药物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针对病情、治疗、护理、费用、医保报销等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讲清说明,让患者看病明明白白。多替患者着想 让细微之处显关怀“这个治疗方案既能保证效果,又能帮您节省费用”。在省交通医院,医务人员始终站在患者角度,结合其身体、心理、经济状况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入院时,通过《入院评估单》,了解患者饮食禁忌、睡眠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便于开展针对性关怀;病房里,床尾夹着的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温馨提示,让患者一目了然;儿科输液室里,摆放的图书和玩具,有效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每一个细节里都藏着医务人员的关爱。多给患者便利 让爱心传递温暖走进省交通医院,“水果病房”的温馨标识为老年患者指引方向,“一站式服务中心”让就医更便捷,“一次挂号管三天”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陪诊服务彰显人文关怀。“暖心护士”“微笑之星”的评选传递着服务温度;为终末期患者,引入安宁疗护理念,注重心理疏导与家属支持,帮助患者平静、舒适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对老年患者增加防跌倒巡查频次与特殊关怀,在情感和心理上给予更多关怀。此外,医院常年组织无偿献血,多次荣获西安市“献血先进单位”,帮助更多人挽救生命;党员到社区报到,义诊团队常年深入乡村送医送药,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二字,让爱心挥洒。多做科普宣讲 让健康知识更易懂“糖尿病患者怎么吃?产后如何科学育儿?”这些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在省交通医院总能找到答案。医护人员化身科普宣传员,通过“健康小课堂”“科普小宣讲”等形式,讲解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操、混合痔护理等实用知识;针对术后患者,定制康复训练视频并通过微信推送;为老年人准备大字版宣教材料,为孕产妇提供从备孕到产后的全周期指导。从病房到社区,从线下讲座到微信公众号科普,健康知识以易懂、好记、实用的方式走进群众心里。省交通医院用“六个多”的坚守,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细节,以专业守护健康,以温度温暖人心,在医患和谐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