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勘察测绘事业部下设工程勘察所、岩土工程所、测绘港航所,近年来,着力打造设备先进、技术精良、服务热情的专业团队。作为“总是走在交通建设的最前面”的勘察队伍,连续五年评为全院优秀部门。
复杂特殊的地域环境里皆布满了地勘人的脚印,扁都口至门源段工程冻土隧道、如接龙般特长隧道群的西汉高速、亚洲第一高墩黄延高速公路洛河特大桥、中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西宝高速唐家塬隧道、陕西高速铜黄线等二十多个标志性项目,为勘察测绘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陕西高速公路铜黄线是连接八百里秦川与陕北黄土高原的重要通道,由于特殊地质状况,成为滑坡灾害的多发区。地质勘察工作就格外的关键,对路线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绘,查清古滑坡分布及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尤为重要。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沟道狭窄弯曲给勘测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为了给设计报告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披荆斩棘,再难的活儿也得干,且要干好。
青海扁都口至门源段工程的冻土隧道,全长2370米,给地勘作业带来挑战。项目采用调绘、钻探、物探多种综合手段,仔细查明其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备有力依据。为满足鉴别、取样、试验要求,多年冻土地区钻探禁止带水钻探,对于碎石类土因钻探可能导致土体融化,适度采用低温洗液。最终选择无水干钻,高压力低转速进行施工。为保持冻土层孔壁稳定,防止地表、地下水入孔,设置护孔管及套管封水或其他止水措施。
陕西黄延高速洛河特大桥,曾以亚洲第一高墩著称,其主墩高143.5米,勘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进度快,野外勘测大家自带行李,吃在农民家。该项目引进了进口地震仪,其勘探技术、范围、应用实践及解译成果都居行业领先水平。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地质环境与社会发展为根本,严格依据技术规范。诸多项目精心治理设计,为汉中杨家河、西柞高速白蛇峪、檀木坝等多地滑坡与崩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为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不负重托,2022年全省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完成,2023年数据更新并编制相关指南。后期研发的“防治养护与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对预测、防控、响应、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管控。
测绘港航多年来,业绩突出,服务于交通、国土、能源、房产、市政等地域,先后承担多项勘察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国道京漠公路加格达奇至瓦拉干段改扩建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和塔河县,总长约302公里。穿越大兴安岭腹地,地形复杂且有冻土层,测区路段货车、巴士较多,测工每天需徒步6公里,人烟稀少且道路两侧均是厚雪,不得不用钢钎凿开冰块,给测量作业带来困难。无人机航测离机场较近,测区前50公里范围每天允许飞行的窗口期较短但又要保证作业进度,肖枫、王延信分步去飞行。肖枫凌晨三四点起床,直到七点,导出数据补充睡眠,待充电结束后,王延信出发,前往测区50公里外的区域飞行,在王延信飞行期间,肖枫在宾馆用电脑持续处理数据,电脑24小时不断电工作。外业人员将初步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回公司,公司内业人员收到数据后不停绘制地形图,为保证绘图进度,除特殊情况以外,其间所有内业人员均不放假,终在内外人员齐心协力下,地形图测量工作终于顺利完成。
承接曲江至太乙宫改扩建、长春伊通至农安段、松江河至长白县段、蒲城至崂峪口等高速的控制测量及测绘、放线,支党河特大桥滑坡、子长至姚店高速黄家屯立交与永坪服务区高边坡等测绘项目的自动化监测,还包含了航道整治、通航安全影响评价等港口码头设计。汉滨区石梯汉江大桥、安康普通国道干线瀛湖4座、桑树沟任河大桥等3座桥梁船舶碰撞桥梁航道通航的安全风险评估;白水县银滩码头和林皋湖海事搜救码头、合阳黄河湾海事及渭南卤阳湖海事执行码头的可行性研究近二十个项目。近期的甘肃至浙江与陕北至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改建铁路张桥至何寨段增建三四线工程跨越渭河航道受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三个《航评报告》全部顺利通过评审,此举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文 / 张译文
勘察测绘走在最前面
新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