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9期 第202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11-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不会说关中话不是真的关中人
新闻作者:​ 文 / 燕 蒙


陕西方言从地理上大致分三个地区,从北到南分别是陕北话、关中话,陕南话。就是关中话也分为东府方言和西府方言,甚至一个城市不同的县、乡镇方言的发音也有所不同,“制达”和“雾达”都不太一样。同时,陕西方言历史悠久,且词汇量巨大,有些字、词写法不易考究,有些字一字多义,并不好学。本人才疏学浅,“怯火”写不好,有些也只能取与普通话相近的同音字代替。
我生长在关中,今天主要说的是狭义上的陕西方言——关中话。有些方言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关中人的生活中,不仔细琢磨,感觉不到说的是方言。比如关中人都知道肉夹馍的意思是“肉夹于馍”,但是同属关中方言系的甘肃庆阳地区会叫“夹肉馍”。外地人可能觉得后者的叫法才更确切些。西岐名吃“岐山臊子面”的臊子可在《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章节中寻到踪迹:“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关中方言的雅俗共赏。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以及一些认为方言很土的偏见,方言在年轻一代的口中正慢慢消失,或者出现会说不会写的尴尬。真是说的时候觉得土,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么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西府方言将“猪”字读作zhǐ,正是延续古汉语中“彘”字的发音。
关中方言的爱憎分明。“哞(mou)”本是小牛的叫声。“犊(du)”是小牛的别称。关中方言里的“哞犊娃(mou du wa)”形容婴儿像小牛一样稚气可爱,是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的爱称。是不是听到这个可爱的词,对陕西人生蹭冷倔的印象都改观不少?当然陕西人如果讨厌谁,就会说“迿(xùn)”某个人,意为疏远、排斥。《公羊传·定公四年》就有“朋友相卫不相迿”。“避(bì)”本为回避,让一下之意,但是关中方言说“赶紧避(pì)开”“避(pì)远”“避(pì)到偏安去”,意思对某人极度不耐烦,让某人离自己远点,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关中方言的一字多意。“咥(dié)”字出自《周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本意是咬的意思。然而关中人日常打招呼“你今咥的啥?”意思为吃。到了“外怂张的很,咱俩把外咥一顿”,又成了打的意思,“咥锤、咥仗”意为打架。再比如关中方言里的“婑偞(wóyě)”,《集韵》:“婑,儒佳切,音婀,美也。”“偞,弋涉切。音叶,轻也;亦曰美容。”“婑偞”在关中方言不同语境里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你这日子过得婑偞”意思是幸福;“你这工作婑偞的很”意思是舒服;“你这事办的婑偞”意思是合适满意;“你看外小伙娶的媳妇多婑偞”意思是漂亮娇美。在此也可引出关中人常说的和“婑偞”意思相近的另一个词“辿(chàn)”,美好的意思,原意为步履缓慢,从容不迫,《说文解字》就有“安步辿辿”一说。
关中方言独特的动词。“bia”意为张贴。“把这个通知bia到墙上去”,是不是形象生动很有声音感,但是很遗憾这个字,有音无字,是缺失的。“弥”,加长、加高的意思,如“绳绳不够长,再弥上一节节”。“掬”意思是两手捧,如“从水龙头雾达掬些水过来”。
关中方言的答谢词。关中农村婚礼上还保留着让村里能说会道的能人用顺口溜戏谑答谢捧场的亲朋好友的传统。“年老的年少的,赶车的抬轿的,吹鼓手放炮的,人背后撒骚的,消极怠工撂套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提扁食盒送女的,亲朋厚友知己的,方方面面贺喜的,记账跑腿收礼的,忙前忙后铺毡的,小字辈儿请安的,溜进新房胡翻的,还有人窝胡钻的,摘葱的剥蒜的,切菜的揉面的,烧锅破柴砸炭的,担水吆驴磨面的,提壶倒茶抹案的,出来进去游转的,俏皮的捣蛋的,日鬼的掏探的,换身衣裳混饭的,趴着窗台偷看的……”这样的方言表述无疑增添了婚礼的热闹喜庆气氛。
无论走到哪里,听到熟悉的乡音,就会被乡党温暖。赵英俊在《方的言》歌中唱到:“吃饭,你家乡怎么念?学的地道我就与那儿有关。”我的家乡念“咥饭”,你“雾达”呢?
       (作者供职于港务区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