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5期 第206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5-20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法治公路”建设的安康实践
新闻作者:文 / 姜德军 廖海玉



为切实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干线公路行业落实落地、开花结果,“十三五”以来,安康干线公路系统以“法治公路”建设为抓手,成立全市普通国省干线“法治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常设法律服务工作办事机构法制办,聘请职业律师,公开招录法学专业大学生,组建专业化法律服务团队、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精细化办理涉路案件,对外抓依法护路和依法维权,对内抓依法管理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干线公路行业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水平,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干线公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6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了“法治公路”建设的安康模式,为干线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背景:顺势而为的探索
“法治公路”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践行法治,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安康公路养管工作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一方面,为更好适应中、省、市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背景、大趋势和新要求、新形势,提出“法治公路”建设,这既是高点追求,也是党的基本方略在公路行业贯彻落实的具体表现。
“法治公路”建设是解决涉路案件多发实际的需要。安康市公路局养管5条国道、2条省道共1100多公里普通干线公路,路线长、分布广;涉及工程建设、安全保畅、路政管理等业务内容,任务重、压力大;加之临江临河的公路路线走向和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条件,容易出现一些难以防范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极易引发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和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法院案件受理由立案审查制改革为立案登记制,降低了诉讼门槛,导致过度维权现象随之增多,行业诉累增加,合法权益也面临威胁,“法治公路”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法治公路”建设是促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的需要。在以前较长一个时期,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路行业因法治建设氛围不浓厚、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法治思维欠缺、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管理体制,“法治公路”建设已是加强公路行业自身建设、提升公路行业治理效能、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成效:反被为主的嬗变
依法而治意识实现大提升。“法治公路”建设以来,安康市公路局积极营造领导班子带头学法、依法决策,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推动和引导全行业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牢固树立了“依法而治、循法而行”的思想观念,让“知法用法、尊法守法”成为了行动自觉、共同追求和基本遵循,全行业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与法治素养大幅提升。
依法维权能力实现大提升。“法治公路”建设以来,安康市公路局着力在诉讼案件办理上下硬功夫,全局涉路案件实现了由被动应诉向主动维权、由数量居高不下向明显减少的“两个可喜转变”,2020、2021年度办理案件数量较前4年分别减少250%、150%。自2016年至2021年,全局共办结诉讼案件67起,其中全胜案件45起,公路部门作为被告的案件60起,向公路部门主张经济赔偿的标的额达1534万余元,通过精心应诉减少赔偿1413万余元,绝大部分案件取得了满意结果。对侵犯公路行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在公路部门作为原告的案件中,有3起由法院判决支持公路部门诉请共429万余元,通过诉讼途径排除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阻工干扰,创造了有序的施工外围环境,收回了租赁期满未返还房屋,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以不懈抗争和积极作为扭转了以往一贯以“和解协商、适当补偿”为解决方式的思维习惯,以“同情弱者、息事宁人”为名义目的的判决倾向。比如,在一起公民诉公路局健康权纠纷案中,通过申请再审、发回重审和执行回转程序,收回了此前已支付的赔偿款4万元,避免形成负面案例、防止引发不良效应,为行业赢得了公平正义。
依法而为水平实现大提升。“法治公路”建设以来,安康市公路局以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充分保证决策的合法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用系统完备、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促进行业依法治理和合规管理。紧紧围绕公路行业主责主业,与安康学院合作开展“精准对接安康法治公路建设,提升全员法律实践能力”课题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法治公路”建设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推动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要求贯穿到公路养管建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将涉法信访导入法治化解决渠道,推动解决合理诉求、教育无理上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养路、依法护路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做法:精准有力的举措
精细化办理涉路诉讼案件。坚持以减少涉路纠纷、维护正当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强化涉路诉讼案件办理。进一步落实专人专办、专责专负,做到一案一座谈、一案一研判,对基本案情、答辩观点、诉讼策略、证据梳理等进行会商讨论,坚决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充分利用团队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提升办案质量,提高胜诉概率。对于裁决不公的情况,通过提起上诉、申请再审以及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案情等法律程序和救济途径,主动发出公路声音,引起相关方面关注,穷尽力量、想尽办法争取公正公平的判决。
常态化开展行业法治宣教。坚持把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法治宣教作为强化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弘扬法治精神的突破口,结合行业职能、立足岗位职责,建立落实局党委和机关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重要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系统学与重点学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路政管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治宣教的生动性和针对性。自2016年至2021年,共组织开展法治宣教4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60余次,促进干部职工学知识、长才干、提素质、强本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积极参与和开展社会普法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创造良好执法环境,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规范化审核对外签订合同。针对公路系统各类合同较多的实际,高度重视合法性审查工作,建立健全合同、协议、涉法文件以及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制度,界定审查范围、明确审查要求。坚持以“未审查不签订、签订后要报备”为原则,做到应审必审、即收快审、全方位审查,保证内容合法、形式完备,提前查缺项、补漏洞。同时建立导向鲜明的考核机制,确保签订规范、履行到位,自2016年至2021年,共审核各类合同、协议500余份,审查涉法文件30余份,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避免利益受损,切实发挥合法性审查的“防火墙”作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