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期 第207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6-14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长安话古道
新闻作者:■ 王 蓬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长安的历史地位与华夏民族的起源、生存、发展密不可分;也是由3000多年前周、秦、汉、唐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格局所决定。
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陵、炎帝陵都在陕西境内,说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繁衍生息。这是因为从当时人类的活动半径看,再也找不到一块比八百里秦川更为优越的形胜之地。同时,古人讲究国都应为“天下之中”,即位于全国内陆腹地的中心。
时至今日,打开地图,便可清楚看出陕西位处河南、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八省区之中,这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绝无仅有。20世纪90年代测定建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距西安市直线距离仅45公里。可见古人眼光是何等智慧远大。
八百里秦川是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冲积而成的带状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潼关,长达700余里,宽约100余里,南有巍峨秦岭屏障,北有渭北高原襟怀,其间渭河横贯,水草丰腴、土地肥美,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垦殖,加之四塞皆关,也被称为关中。
早在春秋战国,秦国便修筑了郑国渠,利用渭北高原二级台阶引泾水自流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等县土地多达280万亩,使关中大地连年丰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当时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古代的史书称关中为“海陆之地”和“天府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则什居其六”。又说关中“南山(秦岭)有竹木之饶,北地有畜产之利”,关中平原更是“男有余粟,女有余帛”,可以说是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八世纪全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社会高度文明的地区。
正是由于关中地形之胜和物产之丰,长安常被作为建立国都的首选地,从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开始,八百里秦川便为多个王朝修建规模宏大的都城提供了理想的用武之地。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早在西周修建丰、镐二京时,已有“前朝后市,左祖右舍,街道则有九经九纬”的规定,把敬祖的宗祠、王宫、市场、道路统一规划,相当完备考究。既有城堡,又有街市,筑城卫君、造廓守民。这是最早诞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城市。同时,西周对京畿之地的道路修建也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把道路分为经、纬、环、野,并与田亩面积、水渠长短、城邑大小、物流多少统一规划,整齐而富于变化,统一中透出威仪,充分显示出礼仪之邦的高度文明。
秦王朝崛起后,更是在关中平原,渭河两岸大兴土木。把这些宫殿“以空中阁道相通,自殿下直达骊山”延绵百里不绝。公元前206年,刘邦灭掉项羽后,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并在秦都咸阳东侧,渭河南岸修筑了汉长安城。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都市。仅是长安城中市场便有九个,六个在西,三个在东,各有围墙,店铺林立,排列有序,并有宽阔平整的道路相通。
公元582年隋统一天下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下新修宏伟壮丽的大兴城。唐长安城正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几次大规模地修整,使城市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一条长达十公里,宽达155米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城一分为二,全城有南北方向大街11条,东西方向大街14条,街道宽度都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这些整齐划一的街道把全城区划为109坊。“百千家似围棋盘,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白居易对唐长安城的描述,从近年发掘的唐长安城遗迹,又经专家的复原图纸看,诗人的描写十分真切。唐代还十分注重绿化,街道三丈而树,栽种国槐,从贞观到开元,百年间树木皆长成环抱巨树,浓荫如伞,整个长安城中宫殿巍峨,绿树掩映,曲江环绕,市井繁荣,文化昌盛,尤其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歌舞、雕塑都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美轮美奂,绚烂夺目,达到经典性的完美,让我们今天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长安作为多个王朝国都的首选,为版图完整、政令畅通、委派官吏、征收赋税、调集军队、沟通京都省府与边城远地, 必然要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驿路: 有通中原三川的函谷古道;荆楚湖湘的武关古道;直逼塞北的秦直道;穿越秦巴大山的多条蜀道;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 和通往雪域高原的唐蕃古道。这些国道经多朝筛选、维护、修整,形成选线科学、布局合理、驿置完备、功能齐全的交通网络,如同庞大帝国的血脉,把京都首府与边城远地沟连起来,不仅保障这个东方帝国的安定团结,欣欣向荣,同时多条古道在国家政令畅通,边陲安定, 版图统一,商旅贸易、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源于对古道历史文化、风情风物的兴趣,在对多条古道的考察后,我很高兴在《陕西交通报》及公众号“大秦交通”不定期地与大家分享、交流探讨,通过古都长安辐射出去的多条古道的起始、方位、形制、变迁与所起作用钩沉梳理,探幽发微,力求展现中国古代交通深厚久远的历史, 和波澜壮阔的人文画卷。
(王蓬,曾任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作协主席、文联主席、《衮雪》主编,“文学陕军”重要骨干)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