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3期 第23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12-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一纸月光》 迟到的梦
新闻作者:文 / 周亚娟



她出生了,她是另一个我,一个名叫《一纸月光》用文字与他人对话的我。她秉承了我真诚朴实、素面朝天的基因,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有的只是一颗柔软善良、敏感多情的心,奉献给尘世的一抹温情。
《一纸月光》跟名利无关,与情意有缘。她是我匆匆半辈子生活、情感痕迹的表达与集结。欣慰的是,我的亲朋好友,在书出来的第一时间开始了阅读指正。诗人远洲老师首发朋友圈,肯定书的外观、排版、印刷;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从校长岗位退休一直坚持写作的邻居张升发老师,知道消息后敲门向我道贺,并吟诗两首表示祝贺;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文友冯旭红拿到书后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圈圈点点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诸多感悟;视摄影为生命的摄影师张钉民老师一再发朋友圈、抖音进行宣传;执着写作心肠热诚的才子屈宝民通过自己的公众号不厌其烦地向外推介;情诗王子大海以拟人手法即兴作诗祝贺、发圈宣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好友白裙在阅读中对错别字和“的、地、得”的正确使用进行了认真校正;作家、宝鸡市公路局的祁军平老师读完书后提笔写下书讯……这些点点滴滴弥足珍贵的情意是我始料未及的,让我深深感动,我何德何能,如此劳烦大家?是文学的力量,是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都有着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特别是当我得知83岁的老母亲,把我赠她的书珍藏起来,却从我放她灶间的废纸堆里捡拾起样书,戴着老花镜偷偷地一页一页,一字一句地看完时,我的眼睛潮湿了,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都是平时不善表达爱意和关怀的人啊!是这本书,让我把心意传递给了我的母亲、哥嫂和孩子们,以及朋友、同事,熟识或陌生的人们。
连日来,有人电话问询购书渠道,有人加微信好友反馈读后感受,更多的是大家线上线下对此书的交流、传播。他们中有教师、学生、公安干警、医生、商人、餐厅服务员、乡村大姐、山沟汉子……我万万想不到,在我所处的当下基层和底层社会中,人们对书还保存着这样的温度与情怀,对写作的人和文字还有着这样的敬意与眷恋。这让我坚信“文学依然神圣”,依然存在于那些向往美好的人们心中。当然,也有朋友的宣传语有夸大其词的吹嘘,有偏爱、错爱之下的谬赞……这些都不是我赠书与人的本意,但我理解大家的一片心意。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所写小文平实直白,都是些烟火日常、小我情怀。这本书我想传递给大家的是平凡生活中的爱与温暖、感恩与珍惜,希望大家看后能够共情共鸣,在日益物质化的凉薄世间唤醒冷漠、激发生活热情,且行且珍惜。同时我也想听听大家对此书批评、指正的声音。惭愧的是,因为才疏学浅缺乏自信,我至今没有勇气给一直关怀、支持我写作的《陕西交通》编辑部和《商洛日报》报社的几位老师寄书。
《一纸月光》,这部本应在十多年前就整理出版的散文集,却因我的懒散、懦弱拖至今天,且还是带着种种遗憾与大家见面,这是我的无知无能。人说“出书要趁早”,一是年轻时精力好,二是出书早是激励,也是经验累积。我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到今天年过五十才想起要结集成册作个留念,真的是后知后觉。但无论如何我走出了这一步,圆了草根爱好者的出书梦,算是了却一桩心愿,也从中悟到了写作和出书的根本意义。
愿《一纸月光》带给你轻松、愉悦,带给你宁静、温暖。哪怕是片刻,哪怕是瞬间。 (作者供职于丹凤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