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高速在陕西境内规划建设里程有480公里,由陕西高速集团分4个管理处分别负责建设任务,在今年即将建成通车的安康至汉中段全长190.4公里路段中,明垭子隧道是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算是全线最难的控制点之一。面对加快建设的大好机遇,省高速集团举全集团之力,在安全生产保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建设进度,精简一切办事程序,特事特办,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全力为施工一线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明垭子隧道位于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至曾溪乡,进口位于水磨沟,出口位于十里沟。隧道总长9934米,隧址区属石泉饶峰―城口推覆构造带中段,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都极为发育,洞身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隧道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多次遇到涌水、塌方、变形等病害。明垭子隧道于2008年8月开工,斜井段于2009年2月开工,11月施工到位,开始进入正洞施工。其中右线长4985米,经过2000多人日夜鏖战,战胜20余次塌方,组织抢险排除了突发涌水困难,于今年11月9日实现了右幅率先贯通,开创了恶劣地质情况下隧道建设的新局面。
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段在建设当中,全线唯一的困难就是明垭子隧道施工。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和高速集团高度关注明垭子隧道建设,厅党组书记曹森、厅长冯西宁及高速集团董事长多次深入隧道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研究解决施工方案,委派集团副总经理栾自胜常驻明垭子隧道,现场督战,给施工人员以最大的精神鼓舞。
隧道建设顺利与否,时刻牵动着指挥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心。2008年初,在省交通运输厅、高速集团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严密论证,省高速集董事长靳宏利果断决策,决定打斜井,增加工作面,保证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建设者采取开掘斜井、“保右洞促左洞”等非常规的果断措施,新增工作面,按1.5倍比例投入人、财、物,邀请全国著名隧道专家论证,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工序,加强质量安全监控与现场量测,战胜了20余次塌方,组织抢险排除了突发涌水的危害,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探寻尝试,不屈不挠,奇迹般地开掘出了10个作业面,组建了10支队伍,约有1600余人在大山深处奋力拼抢,誓言按期按质打通明垭子。
如果没有明垭子隧道,2010年初,安康至汉中段高速公路就有可能全部建成。明垭子隧道因其围岩变化频繁、穿越多道断层,卡住了工程进展的“脖子”,于是便成了十天线安康至汉中段的控制性工程。
明垭子隧道的长度和郭家山隧道类似,压力和难度超过了郭家山。五级围岩超过总长82%,大多是千枚岩,遇空气碎如泥沙,施工稍微一使劲,就容易塌方。参加施工的中铁十八局和五局都号称铁军,遇到这类“软骨头”,让铁军都一筹莫展。明垭子单洞总长近10公里,每月掘进得超过120米,才能按期打通。可是当时明垭子日进度平均达不到2米。和同类隧道相比,郭家山隧道月平均成洞72米,国内最好水平月成洞也不超过75米。算来算去,要么感动上苍,围岩突然变好;要么就得立即采取非常方式,不然按期通车无望。进入2010年9月份,高速集团针对明垭子隧道掘进,成立专门督导组和现场工作组,由集团副总经理栾自胜带队,常驻明垭子一线督战,展开了大规模的明垭子隧道攻坚战。从人员、设备、资金上作好全力保障,当月掘进达到540米,创下了开工两年来的最好纪录。
明垭子隧道自开工以来,遭遇罕见的地质病害,塌方、变形、涌水等地质灾害层出不穷,给正常施工带来的巨大困难。仅治理一次变形,常常得花上个把月时间,严重地变形把巨大的钢筋都拧成麻花,让人触目惊心。为了加快进度,管理处什么招儿都想出来了,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手段。多次邀请史玉新、王梦恕等在全国隧道界有影响的权威专家和大师现场会诊疗,出谋划策,掘进效果还是不够明显。专家说:“陕西修了终南山隧道、郭家山隧道、包家山隧道,这次明垭子隧道可谓是隧道地质病害博览会,有了这次积累的经验,今后陕西修什么隧道都应该没问题了。”
斜井的增加,使进度明显加快,但是受制于围岩情况,掘进依然无法掌控,时常举步维艰。2010年隧道病害有增无减,经常发生断面收缩,造成工字钢变形,二衬侵陷开裂,如果不及时换拱,变形就要继续,肯定得塌方,没人敢继续施工,安全隐患极大,左线光换拱就费了好几个月时间。但是,全体建设者的决心并未受挫,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他们正在创造奇迹。各工作日进度,每天准时通过手机短信传给管理处工作人员,以供严密监控,随时调整掘进策略。斜井施工环境也特别差,洞内温度最底都在30-40度以上,温度很高,一般的人进去10分钟都受不了,环境对施工人员来说已不是问题,施工难度是对建设者最大的考验。目前除了管理力量前移,技术力量随时跟进,每天最少有1700多人在忙于明垭子的掘进施工,10个掌子面,斜进加横洞,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安全和施工环境,他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通风、超前地质预报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年内将这条穿越秦巴山区的高速建成通车。
去年11月,斜井完成后,又继续增加通道横洞,最多时工作面达到10个,光一个斜井就770米长,又配套通风设施和救援设施,费了很大周折。高速集团和安康西管理处采取了一系列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监控,改善施工环境条件,加快工程进展。斜井和隧道成T字型结构,空气流通不畅,闷热无比,温度到达50多度,承担明垭子隧道施工的中铁十八局、中铁五局项目经理部都不断加大投入,迎难而上,克服了隧道区域地质复杂,围岩频变,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等危害,工人们都光着膀子没日没夜、连续奋战,忍受着空气稀薄、高温桑拿的严酷考验,经过2000多人日夜鏖战,战胜20余次塌方,组织抢险排除了突发涌水困难,于11月9日实现了右幅率先贯通,开创了恶劣地质情况下隧道建设的新局面。
目前,在剩余的700多米作业面,正在上演一出为了全省高速公路突破发展而奋斗的壮举,真的是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