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省厅召开的交通运输统计年报布置会上了解到,“十一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于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工作,在广大统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工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工作领域不断拓展,通过持续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对一些重大趋势性问题加以研判,为增强交通运输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是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省厅历来高度重视,厅领导多次就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厅连年被交通运输部、省统计局评为交通运输统计优秀单位。在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总结大会上,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对我省专项调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两个先进省份之一在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我省共有7个先进单位、19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受表彰人数为全国最多省份之一。
拓展领域 规范管理
近年来,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积极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以往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生产、交通投资、公路交调等传统领域基础上,不断拓展统计工作领域,努力扩大统计覆盖面。根据大部制改革新增的管理职能,增加了城市客运统计;根据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需要,增加了公路水路环境统计和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监测;根据行业运行分析需要,增加了高速公路通道运输量调查等内容。尤其要提到的是,近两年为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预测、监控作用,省厅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使统计工作由过去侧重数据采集、汇总发展到强化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统计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今年,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省厅结合基层城市客运由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实际情况,主动沟通协调,克服体制障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09年年报统计任务,实现了城市客运统计工作的平稳过渡,确保了统计工作的连续,为交通运输部门履行新职责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2009年我省城市客运统计工作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优秀。
在不断拓展统计工作领域的同时,省厅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结合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及时印发了《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等统计制度,逐步形成了月报、季报、年报数据填报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及时转发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明确了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提高了统计分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完成了《陕西省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并结合路网调整工作,启动了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进一步优化交调站点布局,促进了交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了对各类交通统计调查制度、主要交通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的统一、归口管理,很好地维护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有力地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公信力。
软件硬件 同步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交通发展、突破瓶颈制约”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强势攻坚,大手笔谋发展、大气魄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交通职工的辛勤与汗水,包含着广大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正是大家提供的最直接、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陕西交通的每一次跨越;正是大家提供的最真实、最权威的一串串数据,再现了陕西交通发展的每一份成果。
全系统不断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为统计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员加入到统计队伍。同时,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统计调查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参加的业务培训,极大地锻炼了统计队伍,各级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部分统计工作者逐渐成长为专家、能手。通过不断创新手段、开拓思路,提高了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科学性;通过规范数据采集、加工、发布,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手段,及时、全面监测陕西交通运输发展态势,准确记录陕西交通发展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省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技术手段得到不断改善,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近年来,省厅加大投入,先后为各市配备了交通运输综合统计、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统计平台和统计软件,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结合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建立了省级数据中心,全省计划与统计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快行业专网工程、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搭建行业基础网络通道,大幅推进了统计及管理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完成了高速公路网综合监控系统、车牌自动化识别系统、联网收费系统建设,显著提升了公路交调数据采集能力,为下一步提升路网运行监测能力、指挥调度能力提供了基础条件。
完善体系 提升服务
“十一五”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型交通运输基本情况调查,逐步形成了日常统计和周期性普查相结合,全面调查、经常性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定期数据更新有机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2006年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摸清了我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状况,廓清了建设需求,建立了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及电子地图。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开展了年度更新和补充调查工作,增加了国有农场、林场道路等方面内容,为科学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全面评估农村公路发展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8年,组织开展了全省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港口普查工作,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高效完成大量的外业数据采集任务,工作量之大创历史之最,共调查客车4080辆、货车8939辆、跨省班线客运站61个、建制村492个,275个计重收费站,153个治超检测站(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进一步摸清了我省公路、水路运输量基数,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调查数据显示,公路运输量基数较以原统计口径,增加了近一倍,更为真实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业对全省GDP的贡献情况,更加充分地印证了公路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为直观地反映了我省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运输枢纽作用。目前,调查结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我省交通运输管理中。
服务是交通之本,人民是交通之根。陕西交通事业的每一次发展,无不围绕着“民生”二字。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以全面“三个服务”为目标,把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创造性地开展统计服务工作,让人民群众通过统计数据体会交通发展的变化,让社会大众通过统计数据感受交通发展的成果。近年来持续开展的日常统计工作和陆续开展的一系列大型调查,不断深化了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同时,更加注重统计数据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强化统计服务作用,为我省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管养,以及应急事件处置、交通工程研究等提供了相对全面的基础数据。统计产品不断丰富,编印了多种内部资料汇编、对外资料和指标摘要,并利用网络等媒体开展统计公共服务。结合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每月定期向领导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量统计数据和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持续开展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研判,为增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