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期 第93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2-0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浅谈高速公路项目技术管理
新闻作者:文 / 刘亚军
    项目实施是设计物化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的优化修正设计过程。不少业主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学习和规范理解不深,缺乏技术分析能力,呆板盲目要求照图施工,解决技术问题就是请专家。机械的请专家和照图施工都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体现。笔者认为,项目管理者必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开阔视野,有创新思维,能够合理优化设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参建单位技术力量,提高业务水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技术干部多年从事技术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有别于学院派专家,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在各参建单位到场后,应摸排各单位技术干部状况(可掌握到企业技术权威),选拔部分具有专业优势的人员与设计代表、项目管理人员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技术小组,定期学习和交流,一起研究解决施工中一般技术和工艺问题。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就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咨询和研究,对路面工程选择具有专业特长的单位或专家进行全程咨询指导,以提高技术水平。
    认真复核图纸、优化完善设计。按照省厅《质量工作要点》中强化“三个阶段”的设计优化完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工程优化。
    由于各专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配合不紧密现象,尤其高速公路设计线、几何中心线、行车道中心线位置不同,导致路基与构造物(路桥、路隧、桥隧)之间衔接出错,特别是非标准宽度路段(某高速公路项目就出现路基加宽而桥梁未设计加宽而导致桥梁返工)。现行标准图设计耳墙多在桥宽之外,致使桥台护栏预留与桥跨部分护栏不在一线,同时由于搭板按照桥面净宽设计,使搭板与耳墙之间留下“间隔”(省内某项目曾采用耳墙内侧补砼、将护栏预制安装等手段补救),桥梁与路基与隧道衔接不顺适。此类问题由于不易引起人注意已是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普遍存在问题,导致后期进行简单弥补。因此,项目实施前对桥台耳墙和搭板尺寸之间及与路基宽度的衔接部位必须逐点进行分析核查。
    目前路基桥隧施工与预埋管线不同步设计施工,致使后期安装问题较多。路基桥隧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出具机电及预埋管线施工要求,明确预留预埋尺寸及方案要求。施工单位据其进行设计复查,严格施工控制,防止工程后期机电施工存在返工和破坏构造物。
    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听取监理、施工单位反馈意见,加强现场检(排)查,以“尊重设计,不照搬设计,局部优化”态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积极会同设计代表解决技术问题。
    找准要点,采取措施,防范质量通病。针对有可能出现的质量和管理薄弱环节,应通过技术分析,确定管理要点,过程中局部动态优化和完善功能,防范质量通病和提高使用性能。
    强化路基填前和过程控制。据研究资料路基沉降多由于原地表承载力不足引起,由于认识不足,项目管理多强化于填料选择和过程控制,对原地表处理等隐蔽、关键工序疏忽。
对此,就应像对构造物地基要求一样的来重视填前处理,预计到成型后地质水文变化,采用多种措施加以预防。如引入路基承载力判别、过程弯沉检测手段,强化清表验收和填前碾压及特殊路基处理验收工序(按路基验收标准分别验收)等。
    多种措施解决“三背”沉陷。“三背回填”是主要质量通病之一,现虽采取注浆补强等措施,但沉陷还时有发生。除加强管理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桥台耳墙工序问题。桥台耳墙的作用仅仅是约束台后部分侧向土压力,但先期完成,直接造成回填死角,留下隐患。过程中可在肋板结束后进行台背回填(含锥坡),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清理浇筑桥台盖梁和耳墙。既解决回填死角又便于施工。二是涵洞通道尽可能采用暗涵。现在通行的明涵通道铺装多直接为沥青面层,这使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在涵洞通道台背成为间隔不远的两处施工接茬,影响施工质量。同时由于涵洞通道顶面和台背承受轮胎荷载机理不同,易引起台背沉陷。而如在有净空条件下,将明涵通道优化为暗涵通道(顶面与路床顶面一致或略低),则可大大减少施工断点,发挥路面结构板体作用,防止台背沉陷。三是构造物处避免设置施工坡道(马道)。路基填方快结束时,为保证纵向通行,多在构造物处设斜坡马道,占用路基填方和锥坡,形成了薄弱环节叠加,易留下隐患。四是加强原地表处理。台背回填基底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且做承载力判别(预设饱水状态)。
    边坡防护。现在锚杆(索)框架梁多在成型边坡坡面施工后填充植生袋,这样造成了框架梁与坡面不能紧密共同受力和植生袋后期塌瘪现象。如能在边坡先拉浅基槽,即可有效解决。
    路基高边坡设计阶段“一坡一图”,施工阶段应“一处一优化”,动态调整布局和防护面积,使其能与地形地貌结合,切不可照图施工,留下缺憾。现在挖方边坡一级防护多采用浆砌预制块,做的漂亮美观,然而雨季一过,面目全非,主要原因是坡面自然排水污染。如在其施工过程中引用低矮女儿墙(20-40cm)挡水或平台水沟优化,即可防止坡面泥水污染。
    隧道工程。隧道电缆沟槽侧壁破坏修复难成了隧道营运安全管护的薄弱环节,可通过设计优化,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将薄壁由15cm加厚至30-35cm,并按框架防撞理念优化设计,盖板优化为轻型或新材料,改善美观和反复使用造成的破坏。隧道排水井盖由以往砼或钢板优化为最新可调式柔性井盖;隧道建设的成败在排水,就应在防排水方面强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等。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预应力张拉控制不严(人为因素),压浆不实。项目建设应强制性要求采用数控张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真空压浆后要用雷达检测等来保证质量。在合同段范围内推行钢材加工数控化、工厂化、配送化,解决钢材加工质量问题等。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