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期 第101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9-2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巴山深处闪烁的路石
----------记镇巴公路段杨德江      
新闻作者: 徐立生 张福涛
    工作30年,他从一名普通道工成长为公路管理股股长;养路30载,他从对公路养护一无所知磨炼成行家里手。他是同事们的好大哥,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他就是镇巴公路管理段公路股股长杨德江,一个为公路事业奉献无悔青春的巴山汉子。
 
努力学习文化和专业技能
    杨德江出生于大巴山深处,由于家中贫困,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18岁时子承父业开始了他的养路事业,一干就是30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他牺牲休息时间,坚持每天学习两小时,虚心求教于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同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他便基本掌握了一整套养护技能,先后从道工道班统计员、道班班长走上公路管理股股长岗位,并顺利通过了初、中、高、技师等级考试,同事们也被他那种敬业爱岗、脚踏实地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全面推广新材料新工艺
     国道210镇巴段是出陕入川的交通主干道,车流量大,加之路段地质条件复杂,经常有坑槽、沉陷等病害出现,由于技术等原因修补效果不佳且一直难以攻克。杨德江带领业务骨干在认真分析病害原因的基础上,推行病害处理“八道工序”,解决了这一难题。汉中公路管理局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并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经验。在水泥路养护中,他积极试验新材料、新工艺,推广使用了聚氨酯清灌缝,对水泥路基沉陷采取了压浆处理,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节省了养护经费。
 
关键时刻彰显党员本色
    2010年“7.24”特大洪灾发生后,全县通信、水、电中断,镇巴县城成为孤城一座,杨德江家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然而,他不顾在家清淤排水的妻女,于凌晨4点就赶到单位集结,主动请战,冒险穿越了漫过膝盖的淤泥地带、跨越泥石流频发地段,并顶着洪水的危险翻越路基全毁的悬崖峭壁,先后徒步穿越近20公里,逐处察看,详细了解灾情,仔细登记受灾情况。在了解基本灾情后,他又迅速投入现场抢险、路基防护和回填加固等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近30年的工作经验,科学决策,灵活指挥,哪里需要编制铅丝笼,哪里需要回填基础,哪里需要加固,哪里需要除塌方,都了然于胸。他及时向抢险指挥部献计献策,为疏通道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保障了抢险工作的顺利实施,为210国道的抢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作为工会委员,能紧密联系一线职工,高度关注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了解情况,及时向工会汇报,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适时采取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面对成绩不骄不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杨德江的不懈努力下,他所管理的公路股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个人先后4次被汉中公路管理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5年被汉中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没有丝毫的骄傲,而是把党和群众给予的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情系公路,爱洒交通,继续用他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多彩人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