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家实行从严货币政策的不利形势,省交通集团逆势奋进,有效作为,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力保大局促发展,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截至9月底,交通集团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9%;完成通行费收入5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2.6%;完成养护投资4亿元;为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良好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细管理,提升品质。拟订《交通集体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推行“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涵盖9个方面41项内容,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发展品质。建设项目规范施工管理、技术工艺和招投标工作,加强工程设计现场核查、中间审查及验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质量过程控制,先后组织编制并出版发行《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指南》3册、《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5册。运营管理结合迎国检、迎世园等,探索创新,示范带动,推进精细化管理上水平,如绕城分公司的“246养护工作法”、西长分公司的推典型促精细、商界分公司的“三精三细”工作标准等,增强了制度落实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严格责任考核,逐步建立起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筹措资金,有效作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加强与各大银行沟通联系力度,与主承销商、评级机构、律师机构、会计事务所等紧密配合,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融资、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工程保理等多种举措,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月末资金余额限额、集团贷款提取签报审批、资金监管等措施,减少各单位资金沉淀,共缓拨经费4批次,减拨经费160笔次。截至9月20日,交通集团累计签署贷款合同27份,实际筹融资161.6亿元,通行费收入返还45.6亿元。共拨付建设项目资金79亿元、运营资金12.06亿元,归还贷款本金82亿元、利息44.6亿元,有力保证了建设、运营、经营资金需求。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活动。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设计变更,拟订规范设计变更标准,优化工程设计,节约建设投资。合理调控公路照明,深入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的照明控制办法,结合路段实际,科学控制机电设备开启时段、数量,1至9月,交通集团运营照明用电较上年同期减少772万元。大幅压缩行政经费,先后出台控制支出等十多项文件,就公车管理、会议接待、办公支出、外出检查等提出明确要求,4至9月,交通集团业务管理支出较上年同期节约4620万元,同比下降16%。其中会议费、招待费、电费等较上年月均减少40%、12%和16%。集中开展公务车辆专项整顿,节约费用20%。
标本兼治,缓堵保畅。按照“抓重点、攻难点、保全线”的保畅思路,交通集团及各运营单位成立应急保畅领导小组,组建三级应急保障队伍,重点加强吴堡、绥德、陕蒙界、榆林、六村堡等收费站点治堵力度,完成榆林、新筑、曲江等收费站改扩建,基本实现“收费站堵车不超过10分钟”的保畅要求。密切与沿线政府、公安交警和邻省交通部门的联系,先后与山西、湖北等签订保畅共建协议,建立联勤联动应急保畅机制。完善路网综合监控系统,加强要害部位监测、重点时段监视、关键路段监督、收费站所和服务区的日常监控。新增14套ETC不停车收费系统,使ETC车道增至52个,车辆通行能力显著提高,确保了“一会一活动”、世园会等重要时段的道路畅通,基本做到道路畅通常态化。
提升路况,展现形象。以“迎国检、展亮点、上台阶、促发展”为主线,全面对照国检标准,结合公路养护特点,着力提升公路路况,切实加强公路日常性、及时性、预防性和季节性养护,提升精细化养护水平。严把养护工程质量,推行“六位一体”质量责任制。对所有桥梁隧道实行“户籍式”管理,建立桥隧技术档案,规范内业资料,公路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国公路养护检查中,交通集团共受检公路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0公里、二级公路50公里)、规范化站点12个。以一流路况、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展现了陕西公路科学发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