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期 第101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10-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纸质信的怀念
新闻作者:马 卫
    现在,我收不到朋友的信了,要不是一个电话,要不是一个电子邮件,要不是QQ留言。收到的纸质,不外乎是些宣传资料,我再没有从前阅读家信的欢乐,阅读朋友来信的喜悦,阅读恋人来信的激动。
    第一次收到信,那是在读高中,我们全班就我一个人考上了全县惟一的重点高中。另一个女生考上了县师范,但她在另一个镇上读书。信就是她写来的,尽管没有少女的那种温情,因为我们当时太小,我十五岁,她十六岁,还是有些激动。她只是问我在那儿读书好不好?
    不知为什么,从此后她再没有和我通过信了。那封信成了我们之间的绝唱。人过中年,我们再次相逢,才明白少女的心太难懂,那封信就是对我的试探,可惜我少不懂事,忽略她信之外的含义,只简单地回报了我在这儿的学习情况,没有半点儿女情长的言语。
    后来读大学,收到得最多的是家信。信是父亲写的,他算半个文盲,因此信中的错别字特多,只能猜其中的含义。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让已读小学的侄儿给我写信。后来才明白,父亲的信,是父亲的心,他就是要亲自和我对话。可是我当时年轻,给父亲的信回得简单,而且还有点烦父亲老是说家中的猪、牛、粮食等,这些已和我的生活遥远。父亲的信,写到他眼睛无法看字了,才用家中的电话来代替。这些年积存下来,在百封之上,每次也是三张纸,算起来有十来万字吧。
    大学时交了女朋友,那是外地的,因此每到假期,必收到她的信。她的信写得公正,清晰,不像我总是鬼画桃符。在乡村的草地,或是树荫下,读着女友的来信,看蓝天白云,任风吹日晒,是一种人生享受。直到今天,还是难以忘记。虽然后来由于毕业分配,各奔东西,那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工作后,还是有很多信和外界联系,特别是后来搞写作,和很多作家有着纸质的联络,从纸间倾听他们的教诲。沙欧,阿红,罗泅,芜鸣,他们大都成名于四十年代五十代年,现在全都作古了。这些老作家,老诗人,对我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那些信,虽然后来经过无数次搬家,我还是用一个特大的信封装着,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绝不辜负老一辈的希望。
    今天,再没有纸质的信了,通信是方便了,可是我总是有种失落。那电子邮件,随意,那QQ留言,更是有点信手拈来的意思,即使是电话,也是言简意赅。惟有纸质的信,是思考的结晶,是思索的凝聚。
    我怀念纸质的信,不是想复古,而是怀念那段真情,那父母对儿女的深切关怀,那儿女对父母的拳拳之心,那恋人间的赤诚,那朋友间的友谊……
    怀念纸质的信,怀念真诚的岁月,怀念青春的火热。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