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名城――陕西省韩城市,新修通村公路达1000多公里,昔日那一条条狭窄、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水泥路、沥青路。来自西安的客商不仅在芝川镇东少梁村投资建起了百亩樱桃园,还在海拔1600米、渭北最大面积40万亩的天然林区――王峰镇辖区建起了一处避暑山庄。芝阳镇芝阳村新建的花椒芽菜生产基地,仅两个多小时就能将鲜货运送到西安市场,韩城的花椒让农民每年增加收入几千万,至于农副产品卖难变易、农村经济活跃和发展的典型事例更是多不胜举。这一切的一切,多亏了交通行政部门为当地人民选配了一个好“路官”。他,就是情系农村公路的韩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张卫民。
情系农村路,改革勇当行。1991年6月从西安公路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的张卫民,原先被分配到安康公路管理段工作,1995年毅然申请回到家乡韩城,立志为韩城的交通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2005年12月,韩城市交通局决定由具有事业责任心和开拓精神的张卫民出任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把一副重担压在了张卫民的肩上。
张卫民上任时,公路管理站债务就高达50多万元,而有限的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加之内部竞争机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步伐,这给张卫民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一方面在内部倡行节约新风,带头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在工程中挖潜降耗,减少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大刀阔斧地开展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为了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先后制定出台了29项规章制度,进行细化量化养管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懈执著努力,韩城市农村公路管理站不仅偿还了所有债务,而且荣获渭南市交通运输局“2010年度良好养护单位”。
情系农村路,护路往前冲。公路在修更在管,这是张卫民最为深刻的认识。韩城西部山区的所有村都新修了通村公路,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出现了:煤层气开发利用是省、市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在企业进行开采点上,规划设计的农村公路根本无法承负载重几十吨设备的运输车辆通行,不少路段碾裂成很宽的缝,造成路面沉陷。去年初张卫民接到群众的反映后心急如焚,马不停蹄地带领工作人员现场实地察看,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为了保护农村公路,张卫民积极主动想办法购买材料,组织人员在个别路段设置了限宽护路墩,还争取运管所配合,制止载重汽车在农村公路通行,对破坏护路墩的违法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从而激起群众谴责破坏农村公路的不法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情系农村路,险情比命重。农村公路多在山区,地形异常复杂,出现险情如不及时抢修处理,轻者危及车辆通行,重者毁断公路,经济损失更为惨重。公路养护费用来源于财政拨款,每年下拨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加强养护和预防险情,是农村公路管理的重中之重。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路政人员在芝东路上巡查时,突然发现清水桥一侧桥体遭遇暴雨洪水袭击垮塌,通行路面受限。路政人员立即电话向张卫民报告了公路灾情。张卫民听说清水桥出现了紧急险情,知道这条路眼下正事关芝阳镇西部地区农村村组采摘、销售花椒。农民的利益不能受到任何损失,抢修是刻不容缓。正带病治疗的张卫民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电话紧急联系工程、路政、养护等相关人员,随即与所有人员快速赶往出险的清水桥上,现场察看险情,研究修护措施,很快拿出了应急预案,迅速设置了警示标志牌,告诫运输车辆通行谨慎小心。同时并挤出资金购买物资,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仅用了一天半时间,修复了桥体一侧垮塌的部分,保障了清水桥的正常通行。对此,王村、真村不少路过的群众看到农村公路管理站急民所想、迅速抢修垮塌桥体的可贵行动和作风,是钦佩不已。
情系农村路,关爱显真情。公路队伍的稳定,是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年3月份,年近六旬的农民养路工孙社民的老伴不幸患恶性疾病告别了人世。张卫民闻讯后,马上领人前往几十里路外的孙社民家内进行慰问,当了解到其家庭的困难后,返回单位号召和组织干部职工为孙社民捐款捐物,张卫民个人一下就捐款500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干部职工纷纷争相踊跃地捐款献爱心,帮助孙社民家庭解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4月份,张卫民为了稳定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充分调动养路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成绩的工作积极性,经过调查研究,在全省首家推出了对从事农村公路养管满20年以上农民养路工给予定量补助的新举措,根据严格审核,对王振清、薛景贤等十多名农民养路工每人每月发给了50元的定量补助。
情系农村路,社会责任重。张卫民是一个小小的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他更是勇于担当一份社会责任。2007年11月,省政府决定在韩城辖区撤销龙门、大鹏两个收费站,撤站后的职工得不到妥善安置,接连出现群体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烫手的芋头”没人要,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大难题。而张卫民排除各方阻力,将收费站52名职工安置到站上,主动替政府排了忧解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