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期 第10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10-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西长高速:阳光之路
新闻作者:文 / 孙春草
    鲁迅曾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出来的路越来越少,“修”出来的路越来越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油路正一步步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这些路,不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冰冷构造物,更因道路功能及管理理念、方式的不同,给人传达出一条路所独具的生命意义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路文化”吧。
    我所就职的陕西交通集团西长分公司,管辖着国家高速福银线西安至长武段183公里的高速公路,该路东邻西安,北与甘肃接壤,贯穿咸阳市5个县,沿途有乾陵、昭陵、彬县大佛寺等一批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一体化建设,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被誉为“新丝绸之路”。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种路文化,西长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不断总结提炼路文化的精髓、理念等,经过多次论证,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最终确立了以“西长高速・阳光之路”为主题的路文化,并围绕“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积极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求和谐的创新之路。
    西长分公司成立了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分析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研究部署全年文化建设工作。三级联动、全员参与,明确分公司、管理所、收费站主要负责人为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加大对各级领导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在文化建设中扮演好倡导者、设计者和实践者三种角色。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西长分公司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具有西长特色的“阳光之路”文化体系。
    阳光,虽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却又是无形的抽象概念,之所以用“阳光之路”定位西长高速,是因为阳光如水和空气一样,是万物生命之源。西长分公司希望全体干部职工,坚持用奉献之心干工作,以诚信之心迎过客,以友爱之心对他人,用真诚的微笑,无私的奉献,传递社会文明,播撒一路阳光。
    企业使命:路畅人和,阳光永驻。西长高速服务理念:温馨和谐 透明 奉献。西长高速服务承诺: 全天候――无时不候,全路段――无处不在,全方位――无微不至。西长人精神:  创新为魂,诚信为本,奉献为根。西长团队理念:团结、正气、沟通、共融。西长人才理念:尊重人,成就人。西长座右铭:珍惜每一天,善待每一人,专注每件事。
    在西长高速,每个管理所都结合所辖路段实际提出了各自的管理侧重点,如机场管理所因连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窗口地位更加重要,为缩小与航空服务的差距,提出了“美丽微笑无差错”的航空式服务理念,聘请专业礼仪老师为员工讲授礼仪知识,员工熟练掌握常用的英语口语及简单手语,为过往司乘提供周到的服务。礼泉管理所管辖路段位于我省果品粮食产业基地,且旅游资源丰富,要求所有员工熟悉周边旅游线路、历史文化背景及关中民俗风情,人人成为活导游。彬县管理所地处山岭重丘区,自然及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不断强化“应对天险”的能力,一次次完满完成除雪保畅、长大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等任务。长武管理所把守着陕西西北大门,时刻不忘“东接长安再现汉唐文化丝路情,西联五省共奏交通和谐发展音”的伟大使命。
    沿途各服务区除具备加油、汽修、住宿、餐饮、路况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以外,推出民族餐厅、关中特产专柜、快餐等服务内容,因来往的维族、回族顾客较多,服务区一线人员均能掌握简单的少数民族语。分公司还抓住收费、养护、路政治超、服务区等五个窗口部门,有步骤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引导员工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帮助、一句祝福做起,把文明窗口的概念灌输到每个人心中,把文明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推广“两点头、两转身”、“双手递卡”收费服务礼仪,开展“微笑大使”、“服务标兵”评比活动,树立起环境整洁、服务文明、管理规范的收费岗亭形象;路面平整,行车安全,快捷舒适的高速公路形象;执法严明、救助积极、排障迅速的“公路卫士”形象;设施齐备、服务周到、管理科学的“温馨驿站”形象。
    从西安六村堡出发一路向西北到达长武,你会在每个收费站点看到一线员工阳光般真诚的笑容,听到他们温暖贴心的问候。不管是收费站、跨线桥还是服务区的横幅标语,亦或是这里的一座桥、一孔隧道、一株植物,一处停车区,都深深打上了“西长高速.阳光之路”的烙印。分公司的全体干部员工,也如同呵护自己的婴儿一样,用心呵护着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
                                                               (作者供职于西长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