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期 第10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11-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西宝改扩建:环保节能
新闻作者:文 / 李 虎
变废为宝
    西宝改扩建工程就地取材,利用建筑垃圾作为路基铺设材料,实现了垃圾的“变废为宝”,该项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实际施工阶段,这在全省公路建设领域尚属首次,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西宝改扩建的《建筑垃圾在公路中再生应用课题》受到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厅长冯西宁亲自挂帅,领导课题研究。
    西宝改扩建阿房宫立交将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立交区,占地1165亩,房屋拆迁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加之周边多年随意倾倒垃圾,导致这片区域建筑垃圾堆积如山,总量达到150万方,环境极为恶劣。以每方30元运费计算,要把这座垃圾山运出,就需要花费4500万元,运费非常昂贵。
    将其搬走,依然会占用土地,污染其他地方环境。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大部分以填埋为主,不能根本解决污染环境的问题。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垃圾越来越多,西安2008年产生建筑垃圾3000万吨,2009年产生3500万吨,大量建筑垃圾难以清除,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而搬运建筑垃圾的拉土车在城区呼啸而过、乌烟瘴气,更给城市环境、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近年来,沙石等筑路材料价格飞涨,运费激增,使得修路成本大幅增加。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一举多得,是人们多年的梦想。这次西宝改扩建将梦想变为现实,该课题试验段已经在阿房宫立交铺设,节省了购买筑路原材料费用,省去了垃圾搬运费,效果非常理想。
    据西宝改扩建管理处处长王剑介绍,该技术利用建筑垃圾破碎技术,将建筑垃圾回收、筛选、处理,生产出硬度、规格都合格的筑路材料,大规模运用在路基铺设当中,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今天一小步,就是未来的一大步。建筑垃圾在公路建设中再生成功应用,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筑路材料的新革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建筑垃圾成为新的筑路材料,其连锁效应不可估量。
 
勤俭办交通
    西宝改扩建工程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广泛回收使用废旧材料,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年以来,受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非常紧张,省委、省政府要求勤俭节约办交通,西宝改扩建的这种做法符合这一原则,节约了宝贵的建设资金,值得推广。
    对老路进行养护扩建,产生了大量沥青废弃物,沥青的分解需要30年时间,会对环境产生长期的污染。改扩建工程对西宝高速原有路面的沥青铣刨料全面回收利用,经过乳化、改性,全部铺设在104公里长的路面硬路肩上,再次实现了保护环境和节省原材料的双赢。
    王剑说,西宝改扩建尽量回收老路原有的路面材料,通过技术和科技措施重复利用,减少垃圾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可以说西宝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废料基本全部回收利用,排放的几乎只有土方,而土方对环境没有污染。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西宝改扩建还对老路的路产进行了充分的保护利用,将旧钢板护栏全部回收、翻新、加工、校正、喷塑,重新安装在中分带上。美观实用、整旧如新。
    西宝老路的行道树生长了十几年,高大茁壮,巍然成林,弃之可惜。改扩建工程将其移植保护,完工后重新栽植到新的绿化带,景观效果将会非常理想。
 
污水处理试验田
    西宝改扩建环保节能措施亮点纷呈,武功服务区和眉县服务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工程更是受到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交通运输部下发文件《关于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武功服务区和眉县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专门拨款600万元支持此项工程。
    此工程在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首次应用,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交通运输部认为,水循环利用改造工程可以降低服务区能耗,减少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西部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设施建设提供示范。
    西宝改扩建总工程师周晓华说,该试点工程的关键技术是在服务区设立生态土壤渗透床,每个服务区污水处理量每天可达480吨,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污水经化粪池、调节沉淀池等预处理构筑物处理后,经过生长着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人造湿地,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得到充分净化。采用模块设计,出水质量好,特别是对氮、磷的去除率高,置于地下,管理方便,对地面景观影响很小。
    经过处理的水可直接灌溉、冲厕、洗车,也可直接排放,是一本万利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来,当司乘人员漫步在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欣赏池塘水景时,是否能想到这美景是一个水循环污水处理系统,来自自然,不留痕迹,浑然天成,真是妙不可言。
    西宝改扩建还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环保锅炉,全线推广太阳能照明系统,可以说整个西宝改扩建工程就是一项推广环保节能技术的试验田。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