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厅党组印发的《陕西省交通运输“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二五”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增强行业文化软实力,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的编制,是根据《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将厅党组决策部署贯彻《规划》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突出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注重学习兄弟省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服务交通跨越发展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坚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工作机制;坚持构筑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体系;坚持开门办规划,面向全行业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到各类修改意见1000余条,厅文明办组织人员多次对《规划》进行修改。厅党组3次听取《规划》编写汇报,经厅文明委成员单位多次研讨,厅文明委最终正式审议通过了本《规划》。
《规划》基本框架和内容
《规划》围绕打造学习型行业、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构筑行业文化建设体系、构筑行业品牌建设体系、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提高行业公信力和提升行业美誉度7个方面主要工作,明确提出了27项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到2015年80%以上的厅直单位和地市交通局创建成省、部级文明单位,50%以上的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达到和谐工程创建标准,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70%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50%的汽车站达到星级创建标准,力争将省厅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选树全国性先进人物、全国劳模1到2名,推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品牌1到2个,创建“五一”劳动奖章(状)2到3个,力争1家单位创建成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十大品牌,3家单位创建成百家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名以上的陕西交通人获评全国千名优秀交通人物。
《规划》五大创新
开展“55311”工程,文明创建新举措。即:文明单位、文明公路、文明治超站、文明航道、和谐工程5项文明创建;微笑服务、温馨驿站、情满车厢、舒心旅途、公路养护三心、12122服务热线5大服务品牌;服务区、收费站、汽车站3项星级创建;创建1批文明示范窗口,1批文明执法标兵单位。首次将农村路纳入厅级文明路创建体系,学习其他行业先进经验,开创式的进行3项星级评选,基本涵盖交通为民服务所有窗口单位,使陕西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星级化创建体系最完善、覆盖最广泛的省份。
构筑文化建设体系,提升行业“软实力”。把完善和升华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进全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干部职工对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开展十个“十佳”评选,培养全行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编撰《行业文化手册》,完善文化建设管理,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构筑品牌建设体系,争创“十百千”工程。积极把握“三个服务”精神实质,着力打造交通服务品牌,在深入挖掘现有五大品牌潜力的基础上,打造以服务品牌、养护品牌、运输品牌、物流品牌、文化品牌、宣传品牌等共同构筑的交通品牌建设体系,从中推出1至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品牌,让更多的典型人物入选部“十百千”工程。
组织开展志愿活动,创新服务载体平台。成立“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志愿服务总队”,加入“陕西志愿者联合会”,完善行业志愿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司乘满意在陕西”文明服务年活动内涵,重点做好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等流动服务窗口和收费站、服务区、汽车站等窗口服务单位的文明服务工作,展现陕西交通良好形象。
加强文明创建动态管理,完善长效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动态管理,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复查,分年度提高要求,切实克服重检查、轻自查,重创建、轻保持的倾向,使创建工作管理由临时性、应急性和突击性变为动态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加强明察暗访,建立文明创建退出机制,对于不能巩固先进标准的一次警告,两次摘牌,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规划》三个亮点
整个规划涵盖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创建、交通文化、舆论引导、交通服务等领域的方方面面,突出了交通文化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强化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推广,突出了全行业为民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正是本《规划》的突出亮点和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