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三是村里的干部,坦坦荡荡几十年!
李老三是村长,也是出了名儿的劳动模范。他年轻的时候,就连邻村都知道李家村有个会计叫李三,我喜欢叫他三叔。
如今果园是他常去的地方。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他勤奋的身影,他总是笑眯眯的。话说我跟三叔走得近乎全因他为人乐观,笑口常开。经过田间地头不管什么季节,只要是园子里有水果,便大大咧咧地抱出来几个,侃侃而谈,“嘿,龙娃,来尝尝叔的苹果。”他黝黑的脸庞,一笑三褶。“叔,看您那么高兴,今年是不又赚大了?”三叔嘿嘿一笑,用他那粗壮的臂膀,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三叔什么时候亏过?”虽然三叔老了,但他那份执著和激情依然激励着我。
常听父辈们说,老三当年复员后在村里当了会计,因为穷一直没有讨老婆,好不容易日子富裕起来了,想托人说媒,却不曾想因为村里泥泞的道路,此事屡屡受阻。老三发誓要给村里修一条路,修一条下雨还能走的路,一条自行车可以跑的路。雇不起机器,只能靠架子车、牛车和人力到处拉沙挖土,从几十里外的山上拉来石头填压,再用辘池压平。起初只有三叔和几个村民,到最后几乎全村的人都参与其中了。不到一里的路,修修停停花掉了三个月,也花光了三叔所有的积蓄。从那以后,村子的路好了,也有人愿意嫁进来了。后来父辈们经常打趣地笑道,“李老三做了全村光棍的媒婆”。多少年来大家都还一直感激他当时的执著和干劲。三叔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因为他们有活力,有文化,那时候年轻的父亲也是靠三叔修的这条路做起了蔬菜生意。
小时候走着三叔的路上学,那时候乡亲们已经慢慢富裕了。我读初中时,这条路重新翻修加上了沙粒和柏油。1997年距离村子不远的省道重修后,来往做生意的人也多了,村口那条两公里的老路是通往省道唯一的路。当时乡亲们种苹果,丰收的季节多雨,而这条老路总是不给力,果商的大货车根本无法通行,渐渐地,果商对我们村的收购计划缩减了不少。三叔是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深知道要致富必须先修路。县政府的补贴款太少,又迟迟不能到位,但三叔还是执著地每天上一次县城递一份申请,最终我们村的修路补贴款提前到位了,那几个月里三叔瘦了许多。那条老路赶在了第二年的丰收季节修好了,果商不仅恢复了收购计划,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50%。为此,乡亲们都夸三叔本事大,给他积攒了不少人气。三叔见人就解释道,“修路那是赶上国家政策好,要是没有国家,没有共产党,没有这政策,哪来的路?”后来的村长竞选,三叔也顺理成章被推举为我们的一村之长。有了这个输出渠道,三叔尝试着种其他的果品,几年下来亏了不少,但最终还是走出了一条道路来。之后三叔也靠着果园盖起了二层小洋楼,买了农车,乡亲们跟着三叔的步子也越迈越大了。因为三叔,我们村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果品供应基地呢。
高中时候,大概是2004年吧,因为距离学校远,一个礼拜只能回家一次,七八个孩子每周步行回家要走四五个小时。三叔见状,便自己出钱雇了面包车,专车接送,而且随车送给我们一周都吃不完的水果,还叮嘱我们要与其他同学分享。乡亲们又一次被他的事迹感染。到了2007年高中毕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冲垮了村子里的路,眼看这条路不能用了,一大把年纪的三叔还是一如既往地出头,说什么也要修一条好路,再大的雨都冲不垮的路。经过老村长和书记的动员,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加入其中,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三叔也拿出来自己的所有积蓄。虽然三叔一大把年纪了,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地为乡亲们服务,给村民们造福。
那年9月,我踏入高校,我们去看望三叔,三叔语重心长地说道:“人生的路要靠你们自己选择,你们看看三叔我选了农业,辛辛苦苦一辈子。你们是咱们村子的希望,可以脱掉农民这身皮,去大城市,去长大见识,以后出人头地,事情干到中央,为全国人民造福……”小的时候三叔老说中央中央,那时候不明白,只听三叔说,中央是给人民钱修路的地方。慢慢的我们也懂得了,三叔对我们的希望是基于自己永远服务人民的心,服务社会的心。
如今三叔的路已经深深地修进了乡亲的心里,它是一条致富路,是一条三叔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的路,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每天都牵肠挂肚的路。
记忆中,总有三叔的路和他那粗壮的臂膀,黝黑的脸庞,一笑三褶……
(作者系安川分公司高滩管理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