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期 第102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11-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一版 下一版 >
八车道时代的幸福
----------写在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即将建成通车之际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苏月华
    为了西部的崛起,1995年12月双向四车道的陕西西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了西部的辉煌,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将于近期实现竣工通车,古老的丝绸之路起点华丽转身为八车道的现代幸福之路。 
扩建助发展
    修路是最大的幸福工程。“要想富,先修路”,一句通俗的口号真切表达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期望和要求。位于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宝高速是欧亚大陆桥的咽喉,也是陕西交通运输的主动脉和关中区域的“黄金大通道”,如同一把闪亮的长剑在最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土地上破开一条发展大道。但是,这条陕西省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标准都比较低,建成后病害问题严重,年年大修影响了沿路百姓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急剧增长的交通流量导致原有的四车道已不能适应交通量迅猛增长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8年12月,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设施的要求,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和陕西省高速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决定对西宝高速公路实施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的改扩建工程。
    2009年6月,国务院决定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学者将临近的成渝经济区与之合成一体提出“西三角”的概念,认为这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借着实施关天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契机,西宝改扩建工程很快上马。全新的双向八车道西宝高速能确保日均流量达到10万辆,设计平均时速达到100公里以上。作为覆盖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将满足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持续增长需求,带动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关天经济一体化战略,具有极其巨大的意义。
 
改造便出行
    西宝改扩建重点加大了对原有通道、桥涵的改造力度。改扩建是在老路的基础上两侧加宽,受老结构物净空、标高的限制,同时结构物进一步拼接加宽,且路面有2%的横坡。目前生产机械的大型化,致使原有的净空、排水问题更加突出,老百姓的出行、生产问题非常棘手。老西宝高速原有通道291座,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及适应城镇规模化发展需求,改扩建工程克服资金困难工期紧迫,投资一亿多元资金增加通道7个,增加主线桥15座,原上跨桥全部重建加宽加长,现在共有通道298个,横向通行结构加密到平均200米就有一个,极大的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降低了路政治理行人上高速的难度。除了在数量上增加以外,对所有通道的净空进行了改造,便于收割机、播种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通行。
    开工伊始,项目管理处和设计单位进行了3个月的专门实地逐项调查。经与当地政府反复洽谈,与村民田间地头无数次沟通,最终确定对横向通行结构实行人性化设计高标准施工的总原则。管理处要求通道的净空设计不低于3.5米;如果受原路基限制无法做到,则以支撑梁为最低点设计被交线路面,并预留净空;仍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考虑在线外修纵向被交线绕行,在相邻结构达到净空高度要求,同时对所有通道进出口增加净空标志牌。对高速公路穿越城镇的区域,采取路基改桥和通道改桥的方法满足城市规划和老百姓生产的需求。对每个通道路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并延伸到红线外30至50米以外。管理处特别要求,所有被交线施工必须坚持和主线一样的施工标准,确保百姓走得了走得好。项目管理处处长王剑感慨地说:“咱们修路本来就是为了老百姓,施工中应尽量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
    西宝高速两侧地貌南高北低,改扩建后通道长度由原来的24.5米增加到46米以上,增加净空后几乎类似一个隧道,排水和照明就成了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经过多次论证,针对通道净空优化设计,根据设计控制标高,对排水问题统一优化设计,基本做到不积水。基本思路是利用地貌,将水排到路南,采取纵向涵加盖板方式利用路基边沟解决排水;如不能解决,则采取增加蒸发池的方式。西宝高速处于湿陷性黄土地貌地区,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完全排水。管理处想了一个巧办法,在通道里修一条1.5米宽高于通道路面的行人道,排水不畅的时候保证行人在上面干干爽爽的走。为了解决长通道的照明问题,还对城镇和人口密集的通道进行简单装修刷白,并对个别净空低光线暗的通道装上太阳能灯,既节能环保又保证了通行安全,降低了安全隐患。并对所有上跨桥和部分主线桥进行了装修,统一在桥栏上绘上红黄相间的传统文饰,为人在画中游添上温暖的色彩。
 
利农保和谐
    西宝高速穿越的是陕西的大粮仓。从来只听说修路占用耕地,但是西宝改扩建的时候反而利用清表土在眉县、武功、兴平造了200多亩耕地!老西宝高速修建的时候是土路基,往往在沿线挖坑取土,后来附近的群众也趁势取土,留在路边的土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在眉县常兴镇,曾经就有这样一个13米深的大坑,被村民用来倒垃圾,一到夏天,垃圾浸泡在雨水里,整个村子都笼罩在垃圾的味道中。这次改扩建,将改造老路基挖出来的土对这些沿途的大坑进行回填,填埋了垃圾,平整了地面。工程还没有结束,当地村民就已经在上面栽了树苗。一位八十岁的老大爷来看稀罕,说:“这些修路的娃娃像八路军,这么好,咋还给咱平地呢”。沿途的村民们以后不用再闻着垃圾的气味度过夏天。几年之后,当这些树苗慢慢长成的时候,它留给周围村民的绝对不仅仅是一地绿荫。      
    高速公路拓宽后会不会影响沿线农田的耕作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西宝高速改扩建后,一部分路面占用或者临近地方的泄洪渠和灌溉渠。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灌溉和泄洪的要求,将高速公路红线内的土渠统一硬化改造为浆砌渠达5公里之多。有些地方,因改渠影响到原来的灌溉条件,部分土地无法利用灌溉渠浇水。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处决定出资近三百万为沿线增加30眼机井。这项措施不仅确保那些因修路受到影响的农田可以灌溉,而且更普遍地施惠于民,使原来不能灌溉的大片农田也变成旱涝保收。受益最大的眉县常兴镇,在去年的普遍大旱中非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降噪促环保
    西宝改扩建工程管理科的科长田军是四川人,一碰到施工人员不认真就着急,一着急就蹦出一串家乡话,经常是他激动地喊完了,周围人却一脸迷茫的看着他笑,然后他只好点根烟再来重说一遍。因为在工程质量上一点也不含糊,大家都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田军四川话。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牵扯到工程质量问题时总是冷着脸的人,也有另外一面。改扩建施工中有一段路面需要征用的耕地上是即将收割的玉米,虽然已经得到赔偿,可村民还是心疼不忍,与管理处商量能不能缓几天,让他们把最后一季庄稼收完。但工期不等人,管理处一声令下,施工队又成了现成的麦客,帮助村民收割麦子。像这样从细节中为人民着想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说施工时间的选择,如果工地在学校附近,则选择晚上施工,如果工地临近村民居住点,就选择白天施工。
    当然,一个工程要体现自己的民生价值,更多也更重要的是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面临着比较大的建设资金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处仍然根据环评报告对沿线居住密集区、学校等敏感点的预测,主动为沿线人群密集的地方、村庄和学校分段安装3.3公里的声屏障,将因路面加宽接近人群而对声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因为高速公路噪声主要是汽车与道路摩擦,声音集中在道路下部,声音有通过屏体上部绕射的特征,所以选用吸声和隔声混合型的产品,采用上下吸声中间隔声的结构有效地减弱噪声的绕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声屏障的作用,管理处要求整个声屏障安装不能露出亮缝,对各连接处均全部进行密封处理。仅仅此一项环保项目,就需要投资上千万元。但是,项目管理处认为这些钱必须花,做任何一项工程就应该把它做成能惠及子孙的工程。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