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昂扬的信天游中,在滚滚的车流旁,这条横贯神府煤田腹地东西,承载了太多太多人期盼和梦想的陕北首条六车道高速公路――神府高速就要呈现在社会公众的面前!挖方量562万立方米的陕晋界主线收费站,开挖高度12.19米、最大开挖跨度17.32米、开挖断面达171平方米的国内目前最宽的六车道黄土隧道――永兴隧道,全国建设规模最大的混凝土三向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神木窟野河特大桥,这3个项目建设中的“拦路虎”如今已成过往,现在让我们将视点对准曾经的“拦路虎”进行回放:
移山
当神府高速公路一路蜿蜒来到黄河岸边时,一座无名山挡住了这条巨龙。神府高速的建设者们,要在这里硬生生的挖出一个平台,一个汇聚万千车辆通行的主线收费站来。562万立方米的挖方工程,填石方66.7万立方米,4052米路基的3.7万立方米未筛分碎石填筑,1座主线桥、3座匝道桥,4座涵洞,近2000吨炸药……在这些枯燥的数字后面,是420个日夜艰辛劳作,呈现给世人的是最大挖深60.7米、边坡级数最高8级、路基最宽处110米、开口跨度达225米的神府高速主线收费站大挖方工程。
开工伊始,神府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就邀请专家结合地质特点不断论证评审爆破施工方案。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陕晋界主线收费站大挖方工程按期完工,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领导多次实地指导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及考核标准,成立现场监管及考核小组,领导班子、相关技术人员及考核小组成员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由于山顶工作面小、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中将现场划分为4个工区,对每个工区的钻爆区、挖装区的布置、转换以及运输路线、弃渣场地的变化均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同时结合工程的进展进行动态调整,始终保持施工设备高效、顺畅的运转。在施工现场配备了专职安全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在爆破作业时采取管制交通、集中排险等方式防止滚石影响沿黄公路行车安全。在建设高峰期同时投入大型挖掘机30台、破碎锤8台,自卸汽车80辆,日均完成路基挖方约2万立方米,每天消耗炸药10吨,机械设备日消耗柴油达40余吨。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始终保持着零伤亡的记录。
穿越
隧道建设中向来是欺硬怕软,神府高速的建设者们遇到了永兴隧道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为全国首座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黄土隧道――永兴隧道,开挖高度12.19米,最大开挖跨度17.32米,开挖断面达171.4平方米,其中左线全长1328米,右线长1415米。深埋段2206米、浅埋段455.9米,最浅处土层仅为10米。
虽然与其他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相比,永兴隧道所穿越的黄土层没有涌水、涌泥、断层等常见的隧道施工风险。但永兴隧道穿越地形变化复杂,地质灾害较发育的V级湿陷性黄土围岩,稳定性差,看似厚实的黄土层却似一块粘连松散的千层饼,在下面挖掉一部分,上面整块不稳定的土层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更何况是开挖跨度达17.32米,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
管理处多次组织省内知名隧道专家研究评审施工技术方案,制定了《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和质量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黄土地质情况,采用了三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洞法、双侧壁导洞法等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先探测、控步距、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强支护、早衬砌”原则组织施工。设置远程监控系统,专人全天候监控,特别是掌子面附近架设摄像头,保证人身安全,进、出洞实行实名登记制度,首创在掌子面与二衬间设置钢管应急逃生管道,隧道低压照明,确保安全。开展隧道防排水专项整顿,规范施工隧道纵、横向排水管、排水半管施工,严格控制中心排水沟碎石回填质量。对电缆沟槽专题优化,加厚侧壁,加强钢筋,提高侧壁抗冲击力。使用无接触法进行洞内围岩收敛与拱顶下沉观测,提高了测量精度和速度,有效保证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永兴隧道左右洞分别于2010年12月28日和2011年6月13日顺利贯通。
项目还以永兴隧道为主要依托工程,开展“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结构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对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结构形式及支护设计参数的优化、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施工方法的选用及其适用性、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等进行研究,对完善和发展我国黄土隧道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提供经验与依据
跨越
利用150根不同规格的墩柱支撑起3446米长,31.5米宽的陕北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桥面,主桥采用88+4×165+88+69+4×130+69+76+4×140+76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刚构连续梁,主桥桥墩采用最大墩高76.2米的4.5×7.9米的薄壁空心墩,如同一条巨龙自西南向东北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S形曲线飞越神木县城西北角,遁入县城东北边的山峦。从2.5米大直径嵌岩桩基、504立方米大体积承台、76.2米薄壁空心墩,到533.8吨0#块、247.6吨边跨现浇段施工,砼垂直运输86米……这就是神木窟野河特大桥,作为神府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上跨204省道、神延铁路、神木火车站路、窟野河、神木新桥、神木县滨河路、加油站、东山路等,全桥共计1173个悬浇块段、37个合龙段,共需19次合龙,全桥整体规模之大省内尚无同规模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自2009年开工以来,施工共投入钢筋4.1万吨,混凝土23.7万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哈利法塔建设用量的三分之二,施工高峰期同时有2000多人24小时进行不间断施工。管理处、各级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几乎全年坚守工地一线,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日以继夜、艰苦鏖战,克服陕北地区冬季严寒、每年只有7个月有效工期等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接着一个接一个的新挑战,不断加大人力设备投入,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管理处《连续刚构桥施工指导意见书》进行施工,采取了水磨钻施工2.5米大直径嵌岩桩基、大体积承台蓄水养生、墩柱钢筋直螺纹连接、混凝土凿毛中间交验、混凝土自动喷淋养生、上部悬浇碎石二次水洗、C55混凝土双掺等一系列精细化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通过采取LEC职业安全隐患排查、墩顶设灭火器、挂篮上安装测风仪、防汛演练、安全演讲、墩底搭设安全通道、挂篮探伤检测等措施,确保了工地平安,实现了建设全周期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确保了神木窟野河特大桥的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同时也缔造了陕西桥梁建设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