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期 第103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11-2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回眸干线公路治超
新闻作者:文 / 赵刘宝
    在陕西公路收获了国检第七名、西部第一的荣誉之际,回眸“十一五”,陕西在公路养护中持续加大治超工作投入,以推动建立政府综合治理机制、完善路面治超检测网络、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治超科技化规范化水平,全力构建治超工作长效治理机制,治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治超理念,保护公路养建成果。“十一五”期间,我省干线公路治超工作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始终保持路面治理力度不减,按照“建设是发展,治超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加强普通干线公路治超力度的同时启动高速公路治超,以倾全行业之力的气概,全面打响治超攻坚战和建设、养护成果保卫战,治超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全省公路行业上下一心,把治超工作作为公路养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堵、疏、卸、拆、罚”等强有力措施,持续治超工作强势攻坚、强力推进的态势。“十一五”期间,累计检测超限车辆5040.01万辆次,查处超限车辆63.59万辆次,卸(分)载超限货物53.19万吨。全省干线公路平均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0.2%,较2005年下降10%左右,全省治超态势整体平稳。
 
行政管理与经济调控双重发力
    建立治超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将普通干线公路治超工作作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畴,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稳定、常态的治超综合治理机制。同时,将治超工作与交通投资计划挂钩,根据治超成效和考核结果调节各市县交通投资,2006、2007、2010年省交通运输厅对个别治超不达标市县的交通投资计划、资金进行了调减,有力地推动治超工作的落实。建立治超稽查制度,抽调人员组建治超稽查队开展明察暗访,直接向厅长负责,对发现的问题建档督办,跟踪整改,始终保持治超工作处于健康、良性发展。普通干线公路总结路面治超经验,培育出府谷货物装载源头治理经验,启动计重收费站联动治超,架构“四位一体”小区域、全覆盖路面治超网络,实行超限车辆“黑名单”制度,推进“一超四罚”(罚超限车辆、罚驾驶员、罚运输企业、罚源头装载企业),完善丰富治超手段,促进治超工作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实行货车全计重收费,多倍收取超限运输通行费,让利合法运输,斩断超限运输的不法利益链条,从动因上遏制超限运输。
 
治超取得根本性突破
    准确把握治超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单纯依靠强势路面治理转变为路面与源头并重,检测网络建设与各类专项治理结合,多策并举,多头并进的工作格局。普通干线公路上分布有44个检测站,已全部建成标识统一、设施完备、交通顺畅、管理规范的检测站,所有检测站配备静态称重设备和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提升了治超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节点位置的计重收费站进驻治超人员,实施计重收费联动治超。在重点路段,统一配备了53辆流动检测车,设置了53个治超卸货场,对短途超限车辆实施流动检测和卸载。为保证各类治超力量的高效运转,统一协调,创造性地构建了以检测站为核心,计重收费站、治超卸货场、流动检测车、属地路政机构联动的“四位一体”小区域路面治超网络,明确各个小区域网络的管控范围和各治超单元的运行模式,有效发挥了计重收费站的称重和卡点功能、卸货场的称重卸货功能、流动检测车和路政巡查的机动延伸功能,片区严控,连片成面,编织了一张庞大而严密的路面治超检测网络,实现了对国省道主要路段的无盲区管控,主要国省道的治超检测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构建规范化治超长效机制
    以全面建立治超长效机制为目标,从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健全政府规章等各个方面入手,推动治超长效机制的建立。建成规范化管理系统和视频远程监控系统,推进科技治超。高速公路建成超限检测联网系统,实现各检测站、收费站与省收费中心、省治超办的联网和数据共享;普通干线公路建成检测站规范化管理系统和治超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省、市、站三级联网和数据共享的同时,严格检测流程和法律适用条款,微机自动选用处罚标准、制作法律文书和打印票据,避免人为干扰因素,提高了治超检测站的执法规范性。树立服务理念,全力打造文明服务品牌。在严格治超的同时积极践行“三个服务”理念,在全省实行超限运输通行证“一站式”办理和监护,推行“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省公路局路政大厅全年365天对外办公,执法满意度随机测评全优,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     (作者供职于延安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