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本身就是为公众出行的公共产品,保障公路的畅通是公路服务最基本的要求,路不畅,就是笑得再甜,水倒得再满也是白搭。
陕西公路在“十一五”期间,得到高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可以说每公里道路的畅通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就拿西安公路管理局户县段来说,51.5公里的路,关系着西安大部分的工程建设,一辆辆大车装载着砂石送往西安各个建筑施工工地,一旦公路不畅,施工材料便很难送达,工地停工,再往后带来的蝴蝶效应便可想而知了。
“十一五”期间,公路系统为保公路畅通,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应急保畅体系,设置集路网调度、公路保畅、应急管理、出行信息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路网调度中心,提升了公路应急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服务支撑保障。
地震、泥石流、冰雪等自然灾害对路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路面一旦损毁,道路不畅,这才现找人、备料、想辙,就根本谈不上公路服务。为此,公路人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多个专项预案,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组建起了由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为主的公路应急抢通保畅队伍。加快了公路信息体系建设,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就能组织队伍抢修保畅,第一时间能让公众知道,方便公众安全快捷出行。
2011年7月5日凌晨3时至6日早上,地处秦岭深处的略阳暴雨倾盆。省道309上,约5000立方泥石流无情地向山脚下的民房拥泄下来……七里店收费站站长赵金红在听取了县交警大队和路政大队的工作汇报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向汉中公路管理局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向略阳公路管理段值班领导通报了情况。灾情就是命令,略阳段立即启动道路保畅应急预案,同时立即张贴阻路通知,封闭交通。当时的现场泥石流垮塌方量大,不断有泥石流滑塌,救援工作进展缓慢,短时间不可能恢复交通。而此时,汉中至略阳方向的公路上已经排起了几公里的“钢铁长城”。面对这种情况,略阳七里店收费站立即组织人员购买回方便面、矿泉水、洗脸盆、毛巾等,团支部立即启动了青年服务队,机关全体人员投入到文明服务、交通维护工作中。与此同时汉中公路管理局快速反应,迅速筹措资金,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冒雨抢修,打响水毁抢通保畅战。装载机、挖掘机不断清理出路面上的淤泥,运输车辆装载着早已储备的铅丝网、石料、麻袋等抢险物资在现场鱼贯穿梭,应急抢险队全力奋战抢修水毁路段。交通恢复时,从成都开往新疆伊犁的司乘人员感动地说:“从来没有遇到收费站这么好的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我们很感动”、“谢谢你们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你们是我们真正的贴心人。”
全省像这样的抢险保畅事例太多太多,正是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第一时间的信息传达、专业的保畅队伍,陕西公路人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暖人心;才能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杨凌农高会、西洽会、法门寺法事、春运等重要时段保证道路畅通;才能在“5・12”汶川大地震、“4・13”玉树地震中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陕西公路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及时、准确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路怎么走,道怎么行,是每个人出门前最先考虑的,路的畅与不畅要让公众及时知道。2006年省公路局与省专业气象台合作,联合制作了“公路与气象”栏目,在陕西电视台第五套节目播出后,据中央电视台调查,收视率排名第一位。陕西交通广播和西安交通广播是很多司机师傅最常听的电台,因为省公路局的值班员会在每天早9点,晚5点及晚7点播报全省道路出行情况,重要重大信息会全天24小时适时播报。货运司机刘师傅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亏得我常听广播,去年8月,我拉货从陕北到汉中,本来要走西汉高速,早上习惯性的听了道路出行播报,得知西汉高速因为大雨和交通事故不能走了,及时改变了线路,走了108国道,这才把货送到,要不然就把生意耽误了。”
保畅是一个长久的事儿,为了安全出行,公路人就必须使道路畅通。在过去的五年,陕西公路人认真践行“三个服务”的行业理念,以满足老百姓安全通行需求、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为宗旨,深入研究了许多做好公路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把公路服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使更多的老百姓因为公路心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