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7年1月20日,一个令人无法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举国关注的中国第一长隧――秦岭终南山隧道正式通车,宣告令文人骚客牵肠千年的天堑终于变通途。 在不计其数的筑路大军中,有一支不为人知的“非在编”施工队伍――高速电子公司突击队,他们受命于危难之间,勇挑重担,为终南山隧道的开通营运立下了汗马功劳。临危受命 誓将工程进行到底 2006年12月28日,距离终南山隧道正式通车还有23天。 这天,高速电子公司董事长来社印突然接到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该项目总指挥长乔怀玉电话:终南山隧道工期告急!请求高速电子公司紧急组织突击队,火速援助终南山隧道照明。 在紧急召开的高速电子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围绕“干还是不干,怎么干?”大家各抒己见。的确,干吧,明知道时间紧迫,正干着的施工队都敲响了退堂鼓,这么大的工程量,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保质保量完成,好像根本不可能,干成了还好,皆大欢喜,可干不成就全砸了。然而担心归担心,大家讨论的主线始终没有背离顾全大局这条主线。 会议做出的最后决定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立即组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照明突击队,不惜一切代价,啃下这块硬骨头。 2006年12月29日,紧急组建的高速电子公司终南山隧道照明突击队第一批180余名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他们的任务是:在1月10日前完成对西线隧道4480盏灯的照明角度调整。 虽然之前大家对将要展开的施工困难估计充分,信心很足,但到现场后看到的情形仍令人瞠目,天哪,这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隧道内灰尘弥漫,能见度不足10米,不戴口罩人在里面呆不到5分钟就感到胸闷,头脑发胀,整个人都成了“白头翁”,隧道洞壁上的灯具安装歪歪扭扭,高的高、低得低,根本不在一条线上,连接照明灯的电源线也没有固定,长短不一甩在洞壁上。4480多盏灯能亮的只有2000多盏,剩余一半不是电源线没接上,就是光源有问题。 然而任务就是命令,既然来了,就没打算退缩。背水一战 敢叫隧道换新颜 突击队一进场便迅速展开施工。施工人员克服了缺氧、粉尘等种种困难,一天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但18公里长的隧道,百十号人撒进去,就像杯水车薪样难解燃眉之急,毕竟工序不能简化,调整一个照明灯,必须得两个人推着高达4-5米的铁架子,一个人在上面调整,而且灰尘大,看不清楚,开始时还没有电,施工人员只能头顶小矿灯艰难进行,一天下来顶多调整不到30个灯。 这可怎么好?! 偏偏这时候,从终南山隧道机电项目组传来消息:工程量还要进一步增加,还需调试应急灯,固定电源线,钉卡子;对西线隧道的1号、2号两个小型隧道照明进行调试;用铝塑板封补隧道壁部分预留洞口;给车行横洞做联合接地,使其成为一个联合接地系统;调试特殊灯光带灯具,总之,目标只有一个,要让隧道所有的灯都亮起来…… 此时此刻,高速电子公司的领导不敢有丝毫松懈,个个心里像着了火,火烧火燎的,董事长来社印一天十几个电话的催问工程进展情况,给突击队员们鼓劲;总经理魏养继全面部署安排,要求不惜成本加大投入,配备充足的施工器具,一切为了隧道按期开通。 1月 4日上午,紧急调集的三个施工队全面到位,大家铺盖卷都没来得及打开,就一头钻进隧道开始了工作。到下午时分,由高速电子公司近400号人组成的突击施工已全面铺开。 进出隧道的每辆车都贴上了“高速电子公司突击队”的鲜红字样。 高速电子公司四个施工突击队的施工人员采取流水线作业法,前面的人接线,后面的人打孔,再后面的人整线钉卡子,一个架子3个人,光架子就上了100多。每天分白班、晚班两班倒,保证工程不停歇。在这里虽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但人体生物钟在起作用,上夜班时人就是莫名的犯困,干活也没力气。项目部人员跟着大家一起熬夜,为解疲惫之急,他们给施工队发放了橘子、苹果、梨等水果;到后半夜给施工人员送加班餐,虽然还是馒头加咸菜和火腿肠,但已足以让大家从内心抵御寒冷,获得温暖与力量,很快,施工进度开始突飞猛进。 经过广大施工人员连续6天的奋战,到 1月10日,终南山隧道西线首度实现全线照明。1月11日,高速电子公司突击队又应项目组要求,对隧道东线的4362盏灯进行调试,到 1月17日全面完成, 1月18日,在终南山隧道通车前两天,所有人员撤出终南山隧道。 高速电子公司终南山隧道照明突击队,在短短的20天里,干了别人六个月的工程量,组织人力400余人,动用大小车辆40余辆,发电机30多台,升降车3台,架子100余副、冲击钻45个,钻头500余个…… 高速电子公司突击队的壮举也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交通厅副厅长王明祥、胡保存,交通集团董事长冯西宁、总经理杨育生对高速电子公司在这次终南山隧道照明突击支援的行为评价很高,认为高速电子公司是一支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不可多得的劲旅;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公司董事长乔怀玉在工程进度会上高调表扬了高速电子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