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到自己的家乡,那是山清水秀景致极美的地方。她们小时候经常上山采栗子,下河摸鱼虾,在常年流淌的清澈小溪边洗衣服。门前是流水绿竹,屋后是青山绿树,这一切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都如童话故事般的存在。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没有故乡的人,因为她已经有三十年不曾回到自己的故乡――陕南。
我工作之后,母亲便一直说想回陕南老家看看。后来,这耽搁许久的出行,我是和母亲一起回去的。在路上,我听她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母亲在四五岁的时候,因为饥荒举家从陕南逃难,到了十几岁的时候,还回去过一次,但是一别数年,三十年的时间不曾回去过。这横亘在生命中的三十年,她就是那个失去根的故乡游子,一直思念渴慕着故乡的青山绿水,但是却不得回去。“当年为什么要从陕南走啊?”“那时候山里面穷啊,连吃的都没有,再住着就只能饿死了。你外公当时挑了一个扁担,一头是几件家什,一头是还很小的你舅舅,我和你姨就一直跟着走。”“走了多长时间?”“走了有四十天的样子,现在想想,估摸有两个月”……这些对话,是我和她在车上的时候说的,我们的目光就一直在车外留恋,这是修好并运营几年时间的高速公路,穿越秦岭,将陕南和关中一线连接起来。而我们此行是舅舅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相送的,看着高速公路之下时隐时现的盘山公路,舅舅说“十几岁的时候,我和大姐二姐还回来过一次,那时候走的就是下面的路,得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回陕南山里面的老家,还得步行三十公里,现在就好多了,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可以直接开车过去”。车过秦岭,越来越多的隧道和桥梁,看着桥下滚滚流水和身边依次而过的小山,母亲说“看来越来越近了,你看看,我说的没错吧,这里慢慢地就和关中的景致不一样了”。我看着身边越来越接近的山水气息,也把思绪拉了回来,在平稳的高速公路上说起了关于“路”的话题。
“听说,秦岭终南山隧道特别长,里面还有彩灯树木?”我怀着好奇问以前来过的舅舅。“是呀,也是这一条隧道,横穿了秦岭,将几个小时的盘山路缩短为十几分钟的里程”。经过终南山隧道,我被这浩瀚的工程深深震撼。想起李白写的《蜀道难》给我们展示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蜀道难,首先难在横亘千里蜀道上的一座凛然威严的大山,这就是秦岭。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严格地分割并区别开来。自古以来,秦岭就是“天下之大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古诗词中的意境似乎已经早早地告知我们,秦岭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俨然一道不可穿越的铜墙铁壁。当我置身这18.02公里的隧道之中时,我脑海里还是翻滚着那些艰难险阻的章节,我更想像不到当时置身其中的那些筑路人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努力。但正是这长长的隧道,却将母亲与故乡的距离拉近。“以前,和你外公走了那么长时间,那些情景还历历在目。后来,还是得坐四五个小时的班车,再步行大半天才能到。现在,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可以这么顺利的抵达。”这一条路,穿越秦岭,将母亲三十年的思念一下子拉近在眼前,她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有些欣喜中的难以置信。看着身边发生的变化,我想起上次听一位作家的讲座中说到:“其实,交通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无形之中延长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古代要走一两个月的路程,现代也许只是一半个小时,那这剩余出来的时间,是不是就相当于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我把这段话讲给母亲听,她点点头感慨的叹息“是呀”。
“回陕南老家”这句话是母亲几十年的心愿,但是当我们真的将车驶下高速,沿着平整的水泥路面开进山里面的时候,母亲的恍然若失和惆怅叹息都不见了,她兴奋而骄傲地给我指着:“看,没见过这么清的河水吧,我小时候还经常和几个表姐妹去山上用木桶抬水下来用呢。”“哎,我们以前还在河里面洗衣服,洗完就晾在草地上。”“以前你外公还在河里面捞一种小银鱼炸了给我们吃呢。”“给你说我们这里漫山遍野的竹子,看是不是呀”……
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座老房子前,我们静默地下车,老房子像是一种图腾般的存在,它记载了几十年的变化,人事凋零,沧桑经历,但是它却承载着母亲对故乡的记忆和思念。老房子被子孙们保护得很好,屋里面的一切都在,旧时的铁锅土炕,镰刀石磨,母亲对着空空的厅堂说“在这里我就想起姥姥当年一直佝偻着身子在磨玉米。”一句话她就潸然泪下,“一切都没变啊,都保存的这么好”。三十年的时光仿佛不曾在这里留下痕迹,还是那样的屋前绿竹溪流,屋后青山绿树,开的繁茂的野花处处可见,溪边还有背着包谷的老婆婆看见我们咧着嘴开心地笑。
山里的表叔遗憾地对母亲说“可惜妹子当年嫁到了山外面,现在咱们这可好了,人们都有钱了,环境这么好,以后要经常回来啊,我们弟兄几个都在城里有房子,还在老家山里重新改了一座院子,过年什么一大家子还是喜欢回来山里面来,自己打的井,装的网线,什么设施都一应俱全。”“是呀,现在方便多了,以后一定经常回来”……
在回程的路上,再次穿越18.02公里的隧道时,想起母亲三十年的心愿已实现,看看眼前的“天斩变通途”,想着自己在公路行业的一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公路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往昔的大山深处已经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那是青山绿水的农家情怀,是修养身心的城市后花园。对于母亲,此后的时光里,思乡便不再是一种牵挂和惦念,是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亲情。
一别三十年,但是故乡不远。
(作者系咸阳收费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