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运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越拉越大,对城市客运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12年,厅运管局按照省厅要求,紧紧围绕保持行业稳定、维护客运秩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强化服务质量管理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公交运力和出租汽车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发展城市公交 助力缓堵保畅
    2011年,交通运输部出台《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今年10月份,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明确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8项重点任务。
    围绕“公交优先”这一指导思想,在省厅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城市公交客运站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线路密度不断增加,车辆等级逐渐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逐步提升,为缓堵保畅做出积极贡献。
    做好统计工作,争取国家燃油补贴。今年上半年,厅运管局完成了对全省12596辆城市公交、36378辆出租汽车2011年燃油(气)消耗量数据的统计审核工作,为及时获取国家燃油补贴奠定了基础。利用国家补贴,各市逐渐加大对城市公交的扶持力度。西安市实行IC卡乘车五折优惠政策,公交分担率由过去的23%提高到35.31%。榆林市制定了公交发展规划,开辟、延伸了多条公交线路。延安市对全市公交线路进行了改造、整合,全部实现了公司化经营。
    科学超前谋划,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2012年上半年,西安市公交车总数由1898辆增加到7690辆,营运线路由112条增加到243条,线路密度由0.97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08公里/平方公里,建设公交专用道230公里。
    鼓励适度竞争,推动公交企业改革。为适应城市客运发展新形势,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积极引导公交企业深化改革,用市场机制调解各种矛盾、调整各方利益。目前,西安市公交由1家国有企业、5家国有控股及17家民营企业共同经营,形成了适度竞争的格局。渭南、商洛、铜川、榆林、宝鸡、延安和安康等市城区均由1至2家国有企业发挥着城市公交体系的主体作用。
    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今年3月份,西安市提出今年要重点办好蔬菜直销、农村中小学取暖等10件惠民实事,其中缓堵保畅位列首位。今年以来,厅运管局、西安市运管处积极推动西安市申报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示范建设城市项目,11月份获得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建设城市授牌。同时西安市公交总公司43路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十佳优质服务线路”。  
和谐劳动关系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前建设和谐出租汽车行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今年7月份,省厅相关部门和厅运管局领导会同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并组织召开推进会,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创建活动作出了部署。
    加快出租汽车企业组建工会步伐。安康、延安和宝鸡城市中心区出租汽车企业已全部组建工会组织,正在进行并初见成效的有西安、汉中和榆林等市。西安市出租汽车总公司、汉中长征出租汽车公司和榆林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安排专人负责企业工会事务,密切关注驾驶员的思想动态,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了事前疏导和化解。
    规范出租汽车经营合同和劳动合同。汉中长征出租汽车公司制定了《出租汽车公车经营合同书》,对驾驶员应缴纳的额定任务款、车辆价值保证金、驾驶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休息日作了具体约定。
    积极推动驾驶员参保工作。今年8月份,在省厅和厅运管局的积极推动下,经省政府同意,省人社厅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关于全省出租车司机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我省出租车司机纳入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社会保障体系,陕西成为全国首个出租汽车行业司机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省份。
    保障出租汽车驾驶员休息休假权。西安市重新修订驾驶员代替班制度,由原来1名驾驶员只能为3辆出租汽车代班改为可为5辆出租汽车代班;汉中和安康为鼓励驾驶员休息休假,降低了承包费;榆林市要求出租汽车企业对挂靠车辆每月减免4天管理费。
统筹城乡客运 促进城乡一体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快城乡融合,推进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交通运输部在江苏溧阳召开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会议后,我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认真工作,积极推进,改革现有的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原来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发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达到城乡公交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地协调发展的局面,为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进城乡客运通达工程,解决“通”的问题。截至2012年上半年,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的公交线路已有90余条,车辆1700余辆;宝鸡市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采取了“车头向下,城市公交服务农村”等措施,在眉县、凤翔县进行试点,有效解决了城市公交线路向外辐射连接区县较少、城郊客运缺乏衔接、群众换乘不便等问题。
    全面实施城乡客运整体改造,解决“乱”的问题。今年以来,在厅运管局的统一指挥下,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县域内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安康市80%县区成立了公交公司,公交运营模式的农村班线达到了100%,在农村客运线路上实行公交版、低票价已经是安康市各县区推进的具体措施。平利、石泉等县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在市场准入、资金投入、运营管理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优”的问题。厅运管局要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快优化城乡结合部站点设置,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拓展城乡客运站点,规范站场运营,开展客运站星级服务竞赛活动,提升服务水平。白水县在积极发展“三农快客”基础上,加强通村客运站场管理,县域内大村设招呼站,小村设站牌,最大限度地满足偏远地区农民的出行需求,实现了长途客运和短途客运的无缝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