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期 第113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12-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田野上的靓丽风景线
----------宝鸡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侧记      
新闻作者:文 / 刘正荣 高维新
    “十一五”以来,宝鸡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3099.714公里,其中县道1671.414公里,乡道2068.496公里,村道9359.804公里。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但是,农村公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不仅成为摆在交通人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且也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07年开始,宝鸡市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契机,确立了“公路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层层夯实主体责任,积极破解资金瓶颈,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主动强化行业管理,开创了通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新局面,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目标。
 
独角戏变成了协奏曲
    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宝鸡迎来了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春天。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全市农村公路发生了巨大变化。
    责任主体实现了由部门主导向政府主导的转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再只仅仅是公路管理机构的事情,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民生工程。政府重视了,各级政府领导谈到农村公路如数家珍,养护范围也从过去的只养护管理县道和部分重要乡道总共不足1700公里发展到全市县乡村三级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共计14000多公里。一枝独秀变成了满园春色,独角戏变成了协奏曲。
    资金投入实现了以行业为主向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转变。改革前宝鸡市全年农村公路养护切块资金不足1100万元,扣除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近200余人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经费,最终用到公路养护上的资金寥寥无几。改革后仅日常养护费和养护工程费每年就超过7000万元,市县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养护资金增长了近10倍。
    发展理念实现了以保畅为主向高品质的公路路况、高品位的公路服务转变。改革前农村公路只是以保畅为主,艰难地维持着,发展无从谈起。改革后农村公路不但要走得通、还要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心,还要畅、洁、绿、美、安。从畅通到品质、品位,农村公路发生了质的变化。
 
新农村靓丽的风景线
    曾经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经是晴天能卧驴、雨天能养鱼。现在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醒目的标线、齐全的配套设施,沿线两旁皆绿色,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与农田衔接顺适、美观,路域环境和谐,行车于斯,让人有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感觉。
    太白县是山区小县,过去农村交通落后,农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丰收的蔬菜烂在地里。现在农村的路好了,汽车开到了田边,当地农民种植的无公害蔬菜运出了大山、运到了城里、运到了北京、运到了奥运会上。农民兄弟从此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一条农村路就是一条新农村靓丽的风景线。公路干净了,影响了沿线群众、改变了农民的生活陋习,带动了乡风村容的变化,一条农村路带动一个文明村。
 
促进城乡一体化
    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整洁通畅的农村公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市文明向乡村延伸,农民群众接受现代文明,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少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可以说,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过去农村交通条件差、农民无路可行、有路难行,农村和城市同在蓝天下,日月两重天。
    如今农村公路修好了、养好了,农村人出了家门、上了车门、进了城门,那就是城乡一体化。
    城乡之间到底有多远!
    修好养好农村公路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难题。
 
农村公路养管的困惑
    目前困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问题仍然是资金严重不足。
    因为资金不足,农村公路的防护和排水设施普遍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每到汛期,特别是山区公路路断桥毁的现象频频发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几年的水毁路段无法及时修复,群众意见很大,社会反响强烈,行业面临着很大压力。
    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建立规范齐全的安全保障标志,特别是通村公路由于安保设施不到位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件屡见不鲜,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的现状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期待上有差距。
    因为资金不足,基层的养护道工工作环境还很差、工资待遇还很低,没有养老、医疗保险,距离“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和“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差距很大、距离建设“政府放心、人民满意、职工幸福”的行业差距很大。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