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期 第5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2-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难忘那顿年夜饭
新闻作者:陈金凤

    27岁那年,我终于找到对象结了婚,并应邀到省城居住的岳母家过年。尽管当时每月只有41.7元的工资收入,但在进城前还是按照陕西新女婿上门要带“四样礼”的习俗,疯狂大采购了一番:苹果4框、老母鸡4只、猪肉10斤、松花蛋20个。岳母见我这南方女婿如此大方,高兴地合不拢嘴;老岳丈呢,却忙着给左邻右舍送苹果,好似在发“安民告示”:“俺女婿来过年咧!这苹果就是他从山里捎来的。”
    南方有句民谚说得好:“新女婿一到,丈母娘围裙一扎就上灶。”北方亦如此,岳母招呼我吃了点心后,就忙不迭地准备年夜饭。妻妹们则拉我和他们一起玩牌。
    “怎么搞的,全是坏蛋?” 岳母在厨房里唠叨。
    “就是,就是,20个蛋连一个好的都没!”老岳丈在责备。
    “20个蛋连一个好的都没!”问题严重,我连忙起身去看个究竟。
    “嘿!这是河南五里源松花蛋,曾为历代皇家贡品。”我有点急不择言:“松花蛋蛋黄外围呈黑绿色或蓝黑色均属正常!”
    “这,这……”丈母娘一脸难堪。
    “大哥,你咋知道这多,过去吃过松花蛋?”小姨子不解地问。
    “吃过,吃过,松花蛋不仅开胃润喉,醒酒,”我如数家珍:“还可清热消炎。在老家时,身上长个热毒疙瘩之类的,吃几个松花蛋也就过去了。”
    爱人知道她父母一辈没吃过松花蛋,而我在他们面前大谈特谈松花蛋,害怕伤了二老的面子,立即出来打圆场:“这里我来。你宰鸡去。”
    “小陈是南方人,宰鸡肯定没问题!”老岳丈为打破尴尬,在一边附和。
    南方人就会宰鸡吗?小时候家里养过几只鸡,是用来下蛋换酱、醋、油、盐的,哪舍得吃它呢?为此,我在心中暗暗叫苦。但在全家人期待的目光下,我还是很男子气地应承了宰鸡“重任”。
    放血、退毛,一切顺利;开膛破肚,麻烦出来了。按照岳母的要求,要按鸡的不同部位切割,鸡翅、鸡脯、鸡杂……天那,我哪会这些!老岳丈看我笨手笨脚,心里明得像面镜子:“小陈,你休息休息,我来。”老岳丈虽说没吃过松花蛋,但宰鸡吃鸡倒是“行家”,那鸡在他手里没怎么费事,就按要求搞定。
    不识松花蛋的难堪和不会宰鸡的尴尬,不仅没给年节蒙上阴影,反而一下子把老少两代人的关系给拉近了!原本都是受苦人,穷出身。想摆富的,不摆了;想讲排场的讲不成了!两代人都从云里雾里落到平地。
    晚七点,经过精心准备、极具南北风味的年夜饭准时开席。
    “贵妃鸡”、“叫化鸡”,是老岳丈的拿手菜。色、香、味俱佳。人人闻鸡垂涎欲滴,个个吃鸡大快朵颐。
    “松花蛋拌嫩豆腐”、“糖醋鲤鱼”出自本人之手。好吃、好看、寓意深刻。
    红枣、柿饼、长生果、年糕之类,当然是老岳母的杰作。她指着这些花样小吃发话说:“小陈,你老家过年也吃些这吗?”
    “平时很节俭,”我回话说:“但过年了,应有尽有。讲究也特多。比如,见了老鼠,不能说是老鼠,应说是财神;年夜饭上的鱼只能看不能吃,不吃才叫年年有余;大年初一晚上不能点灯,点灯了,夏天就有蚊子……”
    “年俗大同小异,”岳母说,北方过年,必备红枣、长生果、年糕等,主要是想讨吉利。红枣,象征“春来早”;长生果,是祁求长生不老;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啊……
    淡淡的习俗交流,全家人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十足。
    “棒子打老虎”……
    “老虎吃鸡”……
    “鸡吃虫”……
    席间,大家吃啊、喝啊,聊啊,一直闹到东方鱼肚白。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