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期 第5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2-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古道上的传说
新闻作者: 彭东雁

    2000年历史的子午古道,纵贯宁陕南北。子午道在宁陕境内又有东西两道之分,东道建于汉晋,西道则建于隋唐,从宁陕的月河梁下分岔,又在石泉的饶丰合一。
    东道由月河梁下分岔后,先顺月河的支流金簪河而上,翻古磉礅后,又顺池河而下入石泉,途经宁陕的旬阳坝、太山庙、龙王三个乡镇。这里要说的三个地名故事是发生在东道上的,均与宋朝“杨家将”中的杨八姐有关,其故事的真实性现已无从考证。
                 金簪河
    金簪河位于旬阳坝镇月河坪村境内。
    奇怪的是,上游有水,下游也有水,惟独中间一段河水干涸,卵石裸露。
    于是有了这样的传说,杨八姐跃马扬鞭,追杀反贼,不小心被树枝挂掉了头上的金簪,落入河中。顿时一声巨响,光芒四射,飞沙走石。只见河中被戳了一个大洞,河水全都渗进了洞里。此地故在清乾隆年间得名金簪河。
                 胭脂坝
    胭脂坝村位于太山庙乡政府上游10公里处。
    相传,杨八姐经过连日的翻山越岭、讨伐征战,来到这里正直旭日东升。阳光下,小鸟呢喃,雾气环绕,景色宜人,便命将士下马歇息。坝子上有条沟叫三缸河,沟内河水晶莹、绿树成荫,杨八姐进得沟里,退下战衣,尽情沐浴,至今河谷里的巨石还留下三个硕大、浑圆、光滑的石穴。毕了,八姐寻了个安静处,给周身擦上了香粉。当晚,还命士兵在一大树下搭台唱戏。此地故在清康熙年间得名胭脂坝,其中还有个小地名叫戏楼台。
                 梳妆台
    梳妆台位于龙王镇政府下游一公里处。池河在这里转了个大弯,岸边的山成了“凸”字型,水顺着“凸”字的尖流过去又流回来。就在尖的横梁上,离虚虚撂着块一间屋大小的方型巨石。它的着力点很小,显得头重脚轻,下面还透着光,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吹下来。
    这块石头就叫梳妆台,得名也在清乾隆年间。传说,杨八姐路过此地时,曾坐在石头上,把河水当镜子,梳理打扮过。上世纪80年代初修关铁公路时,在“凸”型的山根炸了个“凹”,那悬石却威然不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