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陕西交通报》和它忠实的读者、通讯员们来说,却是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平凡不寻常的二十年。
与《陕西交通报》相识缘于一个偶尔的机会。1994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看到了一份《陕西公路》报。那时的《陕西公路》报,只有四开四版。版面虽然不大,但它清新的文字,熟悉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份我们交通人自己的报纸。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上面的文字,想起自己从上学时就一直喜欢文学创作,何不也写一些文字投给它呢?
仿佛一扇门被豁然打开,我把自己参加工作一个多月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了出来,并投给了它。这就是最早的一篇散文《斜阳》。它写出了一位参加工作几十年老公路人对路的眷恋和热爱。没过多久这篇稿件在《陕西公路》四版发表了。看到编辑寄来铅印的样报,上面有我用心血写成的文字,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从此,我喜欢上了这份报纸,并因为它,更加喜欢上了写作,也喜欢上了修路这个在外人眼里又脏又累又不起眼的工作。读书和写作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每周两次望眼欲穿地盼望着《陕西交通报》的来临,更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随着它更名为《陕西交通报》,并改为对开四版后,内容也更加丰富详尽,更具有吸引力了。每次,我都会仔细地阅读每篇文章,看看交通行业有什么新发展、新动态,自己熟悉的通讯员又有什么新作了。有时候,看着别人的文字,想一想自己写的文章,看看还有什么差距,给今后的写作汲取营养,不断提高。偶尔的,报纸来晚了或者没有收到,我往往会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所幸,后来报纸有了电子版,上网看起来每一期都很方便了。
因为《陕西交通报》,让我认识了许多的朋友,让我一路走来不寂寞。通过《陕西交通报》读他们的文章,走进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感悟这个世界的真与美。虽然很多的朋友素未谋面,但他们的文字却镌刻于我的脑海。及至后来在历次通联会上见到他们,有些逐渐地认识了,还成了经常交流的朋友。谈读书,谈写作体会,谈工作,谈人生,在一起时互相鼓舞,互相勉励。因为有了这些朋友,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陕西交通报》是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读它的文章,让我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让我的写作水平日益提高,不断地臻于成熟。20年了,虽然《陕西交通报》的编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历任编辑们给我的关心和支持却同样地让我满怀感激,一想起来就感到亲切。因为有了他们,多年来我一直笔耕不辍,写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简讯、散文、诗歌到通讯、评论、小说等等。多次受到《陕西交通报》优秀通讯员的奖励。省交通作协组织的2010年“交通文丛”书出版,我和朴实、何处放合著的《幸福的感觉淡淡的》收编其中。看到摆在案头厚重的这本书,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很多都在《陕西交通报》上发表过,受到了编辑们的审阅和厚爱,受到过他们很多无私的帮助。我的第二本书、一部长篇小说也正在印刷中。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陕西交通报》,如果没有那么多编辑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关心,我的创作之路也许不会走得那么长久,那么宽阔,也就没有我今天沉甸甸的收获。
有一首歌唱了二十年,历久弥新;有一坛酒,酿了二十年越来越醇厚;有一种声音传播了二十年,源源不断地释放正能量。《陕西交通报》担当着传播陕西交通信息和文化的重大使命,它总能将最前沿的声音、最基层的信息及时地传播出去。它为陕西交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为促进陕西交通大发展鼓与呼。如今,在陕西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又迎来《陕西交通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看到,《陕西交通报》这朵花,在陕西交通人的支持和浇灌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它正以灼灼的风采闪耀着亮丽的光芒。它枝繁叶茂,它葳蕤万千,它也并将愈开愈鲜艳。
(作者系铜川市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