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进是渭南公路管理局渭南公路段固市养护中心的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公路养护工作15年来,他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和对公路事业无限的忠诚与热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歌谣。
“咱本来就是个农村娃,做个道班工人比起许多穷苦农民来,已经很幸福了。”
刘朝进1963年出生在临渭区龙背镇前进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80年7月高中毕业,刘朝进选择了参军到部队锤炼自己。参军3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刘朝进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走在战友前面,部队领导将刘朝进调到部队机关的重要岗位上,一呆就是17年。17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刘朝进钢铁般的意志,更赋予他一股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
1997年8月,刘朝进从部队转业到华县公路段庙前道班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人。他每天都保持着部队上的良好习惯,早早地起床,把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然后扛着铁锨到自己养护区域进行路面作业。2000年1月,刘朝进被调到华县公路段机关,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机关的材料采购、车辆维护、水电安全等,全都落到他一个人的肩上,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压力,刘朝进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处理得井然有序,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咱干的就是公家这事,咱不去,谁去呀?”
2004年1月,刘朝进调到了渭南公路段工作,时值渭南公路管理局正计划在渭北固市镇成立全市第一个机械化公路养护中心,需要配备一批精兵强将,单位领导首先想到了刘朝进。
固市镇公路养护中心是渭南地区唯一一家机械化公路养护中心,引入的许多机械设备和技术都是国内最先进的,要把这些机械操纵起来,先进技术都掌握了,这对于从事惯了手工作业的养护工人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考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刘朝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学习和钻研,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新技术新机械的操作方法,很快适应了这项工作,并让这些现代机械化装备和新的技术在渭南公路养护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随着一项一项工程的接踵而至,在S201线秦家至党睦、S305线高阳、S202线华金路、G108线潼关等公路作业一线,都留下了刘朝进带领工人们辛勤劳动的身影,炎热的空气伴着机器的轰鸣,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在漆黑的油路上繁忙地劳动着……
2009年8月的一天深夜,天降暴雨,雨水倾盆而下,将渭南南塬大量泥沙冲进城区。大量的雨水也冲毁了310国道毕家坡一段的公路,通往华县、华阴、潼关方向的道路顿时中断……
凌晨1点,刘朝进接到电话,赶紧起床,穿好衣服。妻子说:“人家下大雨都是朝家里跑,你下雨倒好,尽往外跑!”面对妻子的指责,刘朝进憨厚地一笑,说:“咱干的就是公家这事,咱不去,谁去呀?”
险情就是命令,刘朝进立即召集人马,组织车辆和机械,冒着倾盆的大雨,连夜赶赴抢险一线。赶到水毁现场时,正是凌晨4点,他们马不停蹄,立即投入抢险,装袋、填土,组织沙石,经过14个小时不停歇地作业,18时终于将路面抢通。这时,刘朝进才想起来,一整天时间都忙于抢险了,根本没有顾上吃饭。
“咱干的就是这工作,咱不好好干,有啥理由要求别人哩!”
从事公路养护工作15年来,刘朝进把自己彻底融入到了公路事业中,这么多年来在领导的眼中,他是一个兢兢业业、勤劳干事的好同志。在许多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个热心细致的好兄长,同事谁家里有事,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在前进村的乡亲们眼中,他是一个吃公家饭忙公家事的人。
2013年,108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刘朝进又负责了辖区路线的整修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前提下,刘朝进克服困难,合理施工,组织人员分两组,战高温,斗酷暑,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连续作业,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养护站沥青加热、冷补料生产的上油配料工作都要爬高沿低,一不小心就有发生烧伤烫伤的危险,每次刘朝进都要亲自监督,毫不马虎。这活儿不但危险,还特别脏,费鞋、费衣裳,自己的不够,他就把儿子穿过的旧鞋、旧衣服收拾起来备用。刘朝进说:“咱干的就是这工作,咱不好好干,有啥理由要求别人哩!”
他的胳膊和脸上经常是伤痕斑斑,一问,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前几天,熬沥青不小心给烫的,已经好了。”
多年来,刘朝进先后多次被渭南公路管理局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渭南公路管理局第二届养管“十大标兵”,2012年,被陕西省公路局评为“全省公路养护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