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车来人往。快节奏的生活使城市变得更为喧闹与繁华。公交站牌下,男女老少用各种姿态等待着通往“生活”的车辆,远处的公车夹杂着刹车片刺耳的声音驶向站台。涣散的人群中,目光始终停留在车头的线路牌,随着车辆减速,部分人群骚动起来,时不时捏一捏手中的零钱,前簇后拥地向着车辆前门奔去。
车门打开的瞬间总是那样的拥堵,有人不情愿但还是积极地被挤压在人群中。老人、小孩、绅士、美女顷刻间都放下了原本端庄的体态。仿佛人群都是被一个个挤上车的,上了车的,找准了空位置的,一屁股落在座位上,貌似只要坐在座位上,一切都与他无关,带着满意的笑容。没有上车的尽管知道没有了座位,但还是陆陆续续被挤上了车。还有人从对面的马路或是离公车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跑来,司机用无奈且同情的目光看看后视镜里正在赶来的人,再看看车上的人群,犹豫着还是将车门关上。
车启动了,未赶到的人还在继续追赶,一边挥着手,一边喊叫着,喊叫声片刻便被车内人群中打电话、闲谈的声音渐渐隐没。车内,片刻的躁动变得沉寂,下一站,在不远处,人们还是用期待的心情等待开往自己的目的地。车辆停止在站牌下,后门打开,却无人下车,前门上来一位年迈者颤颤巍巍拿出零钱投入票箱,司机见长者年迈,行动不便,连续大声喊道:“有坐的年轻人为老人让个座……”尽管拥挤,大家还是竭力为老人让开一条缝隙,老人便朝着有座的地方走去。临车窗口处一位年轻人用余光扫了一眼老人,头立即转向窗外,似乎不大情愿腾出自己的位置。良久,或许迫于众人的异样的眼神,年轻人站了起来,看看老人,示意让他坐下,老人并未看年轻人一眼也未开口说话,直接坐了下来。下一站站牌,后门下了几位乘客,车内略显松动,前门又走上一位中年妇女,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投币,这一次,司机并没有要求让座,但一位年轻女子主动让了座,再一次,中年妇女直接坐了下来,并没有表现出半点谢意。年轻女子的表情似乎因此而感到愤懑,但车辆还是继续开往了下一站……
即使,我们的行为受到了道德的约束和规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无私奉献是人们思想境界的升华。那些对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人,他们的初衷并不是为索取被助者的感谢或博得社会的认可,但那些一味受到社会帮助、扶持和关爱的人,正当人们在发扬美德给予他们帮助时,或许在他们意识中已存在类似“我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帮助和关爱”的心理。类似这样“让座”的事件数不胜数,当然,多数人还是知道感谢的,至少能向“让座者”道一声谢谢,此类问题虽小,但不懂感恩的人,是否会像蛀虫一样渐渐腐蚀掉整个弱势群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良知。最终影响到文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价值观和道德观继续提高的阻碍。无论是否为弱势群体,是否应该懂得感恩,是否应该回馈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更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作者系延靖分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