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期 第121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3-09-2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回村路的变迁
新闻作者:刘正国
    “七婆,您又在这等你孙子呢”!
    “是呀,你个碎崽娃子回来了,哈哈……”
    听到七婆那爽快的笑声,我在高兴的同时,不自觉地想起了十几年前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的事。
    七婆的儿子原是我们村的村长,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户们为了尽快致富,纷纷在自家坡地上种起了果树,眼看着水果成熟,可几天连阴雨下的村上通往外界的土路一片泥泞,水果一时运不出去,全烂在地里,果农们心疼不已;孩子们一遇到下雨天,低年级的学生要么放假,要么家长背着上学。七婆的儿子看在眼里,心急如焚,“再困难也要让群众致富,让孩子安心上学”,便下定决心要修好这条致富路,上学路。可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修条路谈何容易,几经与村民商量,决定全村人集体上劳,就地取材,用料姜石铺就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于是,当年入冬农闲季节,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在土崖上挖起了料姜石,肩扛担挑,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一条3公里长的路眼看就要修成,可就在快竣工时,不幸的事发生了。
    那日,七婆的儿子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开上自己的手扶拖拉机到土崖边拉料,在一拐弯处为躲避路人,不慎连人带车掉进了30多米的深沟,腿被压在车下,造成粉碎性骨折,从此就没站起来。七婆闻讯后伤心不已,自己家里顶梁柱唯一的儿子就这样失去劳动力,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全村人很快修好了这条路,竣工的那天,没有喝彩,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口槐树下,与村长共同描绘着以后的发展前景。
    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家家户户都购置了三轮车,有些眼界宽的,买来了大货车,跑起了运输生意,可那条用料姜石铺就的道路从此不堪重负,变得坑坑洼洼,村民们怨声载道。七婆的儿子又拄着拐杖,积极向上级政府反映,争取资金,很快将那条料姜石路修成了砂石路,
    2008年借着国家修建通村公路的好政策,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穿过村子,直接通到了村小学,孩子们再也不用穿着雨鞋深一脚浅一脚上学了,昔日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从此不再有,一条“畅、洁、绿、美、安”的道路惠及百姓,村民们也不用发愁自家农产品运不出去了,一条平坦的致富路、民心路让村民们喜上眉梢。
    竣工的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分享着心中的喜悦,可七婆却悄悄地站在人群中,用衣襟擦拭着眼泪,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站在旁边的大嫂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后来在村委会的建议下,经请示当地政府,那条路以村长的名字命名为“郭新路”。
    七婆的孙子大学毕业后招考到县上某个部门工作,买了辆车,今天是星期六,七婆依然站在村口那块石头上等待着孙子、孙媳的归来。
                                                        (作者系宝鸡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