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期 第121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3-09-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走着瞧》
新闻作者:文 / 王娜娜
    俗话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去年盛夏,小区里在广场上放起了露天电影,我同老公还有两岁的儿子也凑了回热闹,趁着乘凉散步,瞧了场电影,而当天的电影名字就叫《走着瞧》。影片的主角一方是知青马杰,另一方却是两头驴――黑六和黑七。
    影片改编自王松的短篇小说《双驴记》,是青年导演李大伟的处女作,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演员文章饰演的知青马杰来到农村插队,被村里的种驴――黑六所吸引。马杰嫌黑六不让他骑,某次工伤在诊所偷了麻醉剂打给黑六,使其瘫倒在地。作为村里最重要的财产,黑六的怪病令兽医束手无策,让生产队长心急如焚。马杰估摸麻药效力快过去的时候,拿着皮鞭佯装和驴“谈话”,最后“治”好了黑六并如愿得到了一份“美差”――生产队饲养员。
    黑六平日待遇优厚,只交配不干活,而且吃得比人还好,这让马杰极为愤愤不平。马杰背地里鞭打教训黑六,失手伤了黑六的命根子,人驴结怨由此加深。黑六以前养尊处优,如今犁地拉磨样样不行,一次尥蹶子险些使人丧命,生产队终于决定指派马杰结束黑六的性命。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于是黑六为村民们打了一次牙祭。
    本来,黑六已死,这段恩怨也算了结了。不想,黑六的弟弟黑七亲眼目睹哥哥被铡死,发起了倔驴脾气,誓为哥哥复仇,处心积虑,几次三番预置马杰于死地,还把初尝禁果的他拉到了众人面前,让其丢尽了颜面,失去了爱情。马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最后,深夜中黑七把自己点燃,浑身炽烈火焰,步步逼近马杰,追赶马杰,要与他同归于尽。在人驴之战中,他们彼此都改变了对方的命运,马杰死里逃生捡了条性命,黑七被烧到只剩下一副骨架,却依然屹立着,摆出向前奔跑、绝不善罢甘休的姿势,似乎还响彻着歇斯底里地疯狂怒吼“走着瞧!”
    这部电影情节自然明快,处处峰徊路转。没有名导大腕,两头驴最是抢镜。据说,在2009年上映时,只在北京少数几家影院放映过,并不被人们熟悉。在小区里作为露天电影放映时,虽然不是环绕音响、超宽银幕,还是吸引来了不少观众。老人可以重温一下那个上山下乡的火热年代,把它当作一个忆苦思甜的知青片。孩子可以认识一下驴这种动物,把它当作《动物世界》来看。深沉地可以分析一下人不如驴值钱的时代中人的反抗,把它当作一部哲理片;通俗的人也可以看看其中的爱情、人与驴的争斗。总之,你可以说它不伦不类,也可以说它老少咸宜。但笑过之后,当黑七的骨架出现在麦场中间时,每个人的心里一定都有一丝沉重和震撼,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至少,那时,我捂住了儿子的眼睛,不愿他看到这样残忍的一幕。
    时过一年,这部电影仍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我常在想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哪里。
    影片中生产队长让马杰杀驴时的一句话,说中了要害:“老百姓都不杀牲口,他们怕遭报应……让你杀是因为你是城里人。”驴在中国农耕文化中,被视为最吃苦耐劳、最不求回报的牲畜。中国的老祖先们对他们怀着一种感恩,一种敬畏,千年来传承着“不杀牲口”这个不成律法、没有条文的规矩。然而,在那个朴素又荒谬的时代,甚至是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坚守这个道德的底线。当他们不能再给我们创造财富,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只能面对死亡的命运。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无情,他们的反抗难道不是对人类的控诉吗?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外国人自掏腰包,让几百只无法再产蛋的鸭子“坐”飞机到一个小岛上安享晚年。事情虽小,甚至看起来不可理喻,却让我内心产生了些许暖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愿更多的人用心中的善,学会感恩与敬畏。
(作者供职于蓝商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