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6期 第124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1-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馄饨馍・钱串子
新闻作者:贺肖瑞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到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记忆里的年味儿,是从上街储备年货开始,称瓜子,买洋糖,割点肉做成关中人过年桌上必备的“碗子”,炸肉丸,做焦脆面叶、捏馄饨馍、熬枣饭、烙砣砣馍、蒸花馍,通宵达旦,喜气洋洋,家里的灶房飘出满是年味的香气,馋的我总是围着锅台转。
    腊月三十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五福。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到了晚上终于迎来了这一年里最盼望的团圆饭,全家一起聚在大桌上吃馄饨馍,这个馍馍那可是大有讲究。所谓馄饨馍,澄城县城北的一些地方也叫人口馄饨,人口馄饨似蒸馍大小,圆台状,上面盘有两个耳朵,全家人每人一个,如果家里有出嫁的女儿那也要老母亲及早蒸好,赶除夕夜之前给捎过去。人口馄饨是大约在腊月二十五六蒸年馍时便蒸好的,样子相同,里边分别包着硬币(钱)、麸子、辣面和油芯,钱代表财富,麸子代表福气,辣子代表“歪毛”(澄县方言即厉害的人),而所谓的“油芯”就是日子过得油面滋润。除夕夜里,全家人围桌而坐,七碟子八碗上完之后,一盘馍馍被妈妈不慌不忙端上桌来,大家便按照次序每个人挑出一个迫不及待掰开,看看自己拿的是个什么。每年爸爸都拿到的是包着钱的那个馍馍,而爷爷能拿到福气。后来才知道这馍馍里的玄机,每年在蒸年馍的时候,妈妈都会在这个包有钱和福的馍馍上做一个小标记,比如捏个褶子等等。长大后弟弟也开始吃到包有小钱的馍馍,现在才明白这看似小小的馄饨馍,包含着妈妈对新一年里家人的祝福和希望!记得小时候有次我吃到了那个包有辣子的馄饨馍,于是家里人在桌上笑着都说:“我屋女子是个歪毛,现在就爱欺负人”,一听这话,我就生气的不得了,拿着馍馍就说:“谁是歪毛,我才不是呢”,我越是生气他们就越高兴,越是起哄说我是个歪女子,长大肯定没人要。在一家人的笑声里老人们断断续续地闲聊,平平淡淡的家常话,把年尽的团圆之夜拉得长长的,家里的姑娘媳妇们则围着小桌边忙碌着大年初一的饺子。
    除夕夜里十二点不到,住在小城里的人们便放好盘炮,准备妥当,一个个翘首期待,好像在等待一个极为庄重的时刻,又试图争那个最早的点开始响炮,点炮的时辰,不能早也不能晚,得抓那个点儿,才能讨得新年的吉利。这时候响起了第一声鞭炮响,其他人家马上跟上,小城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有的人家还会放起烟火,祭祀诸神。只听着“嗖嗖”的声音,烟花在空中爆炸,空中绽放着各色美丽的花朵,像流星般飘落,流光溢彩,一下子染红了半边天,孩子们欢呼雀跃,放完剩下的鞭炮,待火熄灭后用铁锨扬上空中,企盼新年五谷丰登,随后将火星一一踩灭,谓之“踩跳蚤”。闻着空气里浓浓的烟火味,除夕夜里的年迎来了最浓的味儿――吃钱串子。
    刚出锅的钱串子被盛在碗里,贪吃的我准备拿出一个先解解馋,妈妈说不能碰要去先祭祀先人和神灵,于是这个重要的活交给我,厨房里妈妈还特意叮嘱我,去的时候跟神仙好好说说话保佑你明年学习能考第一名,接下来我便开始小心翼翼地各处烧香,各处磕头,各处点灯,各处摆钱串子。钱串子是指由面条和饺子混在一起的汤饭,饺子一个个被包得像元宝,再由细面缠绕,象征新年里大吉大利发大财。看起来普通的饭其实门道很大,这个细面讲究手工擀面,“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挑不断”,而一个个饺子也被妈妈这样的巧媳妇或包成元宝,或包成粮仓,或包成谷囤,这碗年饭被赋予“长久”“富余”“丰收”等美好祝愿。摆在祖宗牌位前,或者灶王爷、土地爷、财神爷的年饭被大家一抢而光,都想沾上这新年的福气。
    除夕之夜除了守岁,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还有“踩岁”的习俗,寓意“岁岁平安”。临睡前妈妈把吃完的花生、瓜子、核桃等硬皮儿放到地上叫我踩碎,嘴里还念叨着:“岁岁平安!岁岁平安!”。在这样“踩岁”声里,我便在浓浓的年味里,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了新的一年。
(作者供职于韩城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