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6期 第124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1-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年味
新闻作者: 冯 瑶


      谈起过年,印象里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小的时候,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年还是有趣的,除了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放炮。窜天猴、啄木鸟都是男孩子手里必备的玩意,而对于小女孩的我来说,有胆子放的也就只有花炮了,喜欢看到花炮点燃时迸放出五彩斑斓的花火,满地的撒欢,就像少不更事的我,围着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视兴奋地直转圈。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不免觉得好笑,又觉得那份单纯的快乐难能可贵。
    过年除了可以收到压岁钱以外,最让我期待的,还有元宵节时舅舅送的灯笼。印象中最喜欢12岁那年最后一次收到的灯笼,那是一盏清丽的荷花灯,在那个年代还是很时兴的,我兴奋地挑着它满院子乱跑,奈何设计它的人光顾着好看了,上下都是镂空的,比不得其他的灯笼耐风,一跑蜡烛就灭了,似乎也算不上是什么名副其实的灯笼。后来上中学了,快放寒假的时候美术课上让做灯笼,我求教于爸爸,他就用竹糜子和红纸扎了个红色的五角星灯笼,十分的别致漂亮,我觉得比外面卖的还要好上许多,一直也没舍得打过,放在家里成了摆设。2012年,我儿子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我的母亲给他送来了两盏大红色的走马灯,通上电,里面一层的百子图就会转动起来,映得整个阳台都红红火火的,年味十足。
    长大成人以后,过年已没了小时候的欢娱与兴奋,过年对于我们长年在外地工作的人们来说,更多的期望是能够与家人团聚,享受来之不易的家庭生活时光。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春节,刚从单位值完班的我们回到家中,长辈们搬出茶海,泡了一壶碧螺春,茶香四溢,暖暖的就像化不开的亲情,沁入心田。去年过年的时候,丈夫给儿子从安康捎回一套缎面的唐装,帽子上还带着一条小辫子,小人穿上以后,像个小地主一样,正襟危坐在椅子上让我们照相,不一会又原形毕露笑笑闹闹地满地撒欢。我看着他,仿佛又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在大杂院里打着灯笼跑跑闹闹,享受着代代相传的年时味道和那化不开的团圆亲情。
(作者供职于西镇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