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老家奶奶身边长大。
奶奶没有文化,但从不乱讲话。她说出的话,现在想想堪称经典,对小孩子很管用的。大人们说话时,小孩子若插嘴,她会很严肃地说:“嘴尖毛长靠不住!会说的想着说,不会说的抢着说。”如果在背后议论大人们的坏话,她会告诫我们:“雷公爷霹雳啪,不骂大人不害怕。”每当天上打雷闪电时,我们都会趴在炕上,头蒙被子,反省自己:最近有没有议论过大人们的事情。她还常常告诫我们:“粮食糟蹋不得,糟蹋粮食就会遭年馑。”年馑就是闹饥荒,奶奶常给我们讲闹饥荒时逃荒要饭,吃野菜、肯树皮的事情。于是,我们吃馍馍时,不会让馍渣掉到地上,吃完饭一定要用舌头把碗里的饭渣舔干净。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注重礼节,勤俭节约,在农村,三四岁的孩子就懂了。
十二岁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奶奶说:“男长十二夺父志,你现在就是大人了,要操持家务,再不能贪玩了。”从此,我放学回来,一定会帮助大人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割草、放羊、挤奶,编草鞋、草帽、草笼就是那时候学会的。
奶奶教我们的谚语很多,信口拈来。如: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舍得舍得越舍越得,沾光沾光越沾越光;让人一寸,得理一尺;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文革后期,我从老家回到了父母身边,那年我十四岁。父母看到几年没见的我:勤快、礼貌、节约、懂事,和当年懒惰、任性、贪玩、娇气的我,判若两人,高兴地逢人就夸。这些都得益于奶奶的家训和农村生活的锻炼。
后来我离开父母,插队、上学、工作、成家。兄妹们也都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但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始终没有放松过。每年过春节回家团聚时,父亲总要挨个了解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听到谁工作上取得了进步,他会显得异常高兴;听到谁工作生活受到了挫折,他会耐心倾听,帮助分析,解疑释惑。为了让父母高兴,我们也常常报喜多,报忧少,这样我们在工作中也会积极进取,尽量避免失误。
去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特意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信封。大年初一早上,母亲郑重地交给我说:打开看看吧,你爸把它保存了十几年。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原来,里面装着父亲1997年春节时写给我们兄妹几个的信(底稿),还有我们的回信。那年春节,父亲身体不太好,我们回家看看后,又都匆匆离开了。我感觉到父亲当时似乎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但又没来得及说,在我们离开后,他用写信的方式同我们进行了交流。信不长,原文是:
亲爱的好儿女们:
你们都长大成人了,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尽心尽力地工作,过去的一年你们都有进步,我和你母亲从内心深处感到快慰。本来打算在新春佳节期间同你们交流几个问题,但因身体原因,加之你们又匆匆离去,所以只好写信了。
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既在新的一年里,你们各人有何打算?另外,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我想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平等地和你们再讨论四个问题: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你们是怎样理解和实行的?2、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基本方针你们是怎样理解和执行的?3、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你们是怎样理解继承和发扬的?4、你们对做新一代“四有”新人,“四有”干部是怎样理解和实行的?
以上问题是你们在工作生活中天天遇到,不可回避的问题,讲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希望你们好好想一想,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以写信的方式于二月底前送我。
我已是七旬有余的人了,何况又是残躯之体,你母年迈多病,我们的体力、智力在衰退,老年综合症表现突出,你们要理解、谅解。我们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唯一的希望是你们做好人,做好干部,为祖国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7年2月11日 父手书
信的最后还添了一句:女婿、儿媳同阅同答。
收到信后,我先是一愣,感觉像领导讲话,仔细读后,我被老父的深情所打动。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无私情怀,看到了老一辈人对晚辈人地殷切期望。我后悔节日期间没有在家和父母多呆些日子,和他们多说说话。老父写信说了他想说的话,我们仅写封回信是不够的。我立即和兄妹们通了电话,决定周末时一起回家,带上各自的答卷,和老人在一起好好交流交流。
父亲很仔细地看了我们的回信,在每封信上都留有红铅笔写下的评语和勾画的痕迹。看着父亲留下的这个信封,我好像又看到父亲在和我们亲切交流,他的良苦用心,只是希望我们走正道,做好人啊!我把这个信封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我会让它永世相传。
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必然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从奶奶到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无论儒释道古训还是现代道德标准,都是倡导向上向善的精神,宽容忍让的情怀,这些精神和情怀其实就是国民素质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来源。
如今老辈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提倡的修身、齐家、约束自我的规矩没有离去,这些将成为我们一代一代传承的宝贵财富。我深信,有了好的家风家教,家庭就和谐,邻里就和睦,社会就进步。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中国这个大家庭就会和谐美满,繁荣昌盛;民族强盛,中华崛起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