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期 第124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2-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老城过年
新闻作者: 贺肖瑞

 

 


    要过年了,韩城的年味儿也越来越重了,尤其是老城,从腊八开始,就听见年的脚步声,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画上句号。
    青砖碧瓦,时代感强烈的古旧四合院迎面而来,被时光斑驳了的门楼、匾额、商铺,都彰显着老城显赫的文化历史。韩城老城位于韩城新城南部,老城的街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住在老城的人们一到腊月,便开始了赶集囤年货,割猪肉买粉条,买福字选窗花,请神仙备年画,热闹拥挤,熙来攘往。见惯了城市里的灯火辉煌,不妨到这里走走,穿行在购买年货的人流里,感受市井的鱼腥味和古老店铺外腾腾直冒的热气。
    老城里写春联的老先生于闹市里的一方榆木桌上,铺好红纸,静立片刻,喝一口茶水便提笔挥毫,一气儿完成一幅作品,透过眼镜眯着眼仔细端详端详,“嗯!这幅还行!”墨香伴着年味飘拂在寒风中,满溢着过年的喜庆,围观的人们不时拿走自己写好的对联,“师傅,再给我写个福字吧!过年贴在门上,福到了!”。“哎!对!也给我写上几个,我要把屋里的门上都贴上,过年就讲究个这,图吉利么!”拿到了福字的人们喜悦地互相祝福道别,来不及唠几句家长里短,又迅速投入到老街里的喧闹声中,一堆堆卖水果的、扩音器里吆喝来自南方城市时髦衣服大减价的、兜售农家自制红薯粉条的……各种生意无不洋溢着年的热闹,家庭主妇是逛街人流里的主力,给男人买皮鞋,给孩子扯布做新衣裳,给老人买烟叶子过年孝敬,在卖菜的摊子前砍价储备过年的萝卜、白菜,一拿就是一个蛇皮袋子,装满两三个蛇皮袋,就招呼自个的男人骑着摩托车来接。这时候男人的摩托车上也已经左挂几斤肥肉,右坠几捆带鱼,前放一尼龙袋的瓜子花生糖果,后吊一只肥鸡。女人见了不禁唠叨:“咋又买那么多的东西,回去拉不上了咋办”。“哎!你过来,看我给你买了个啥!”男人骑在摩托上,从兜里掏出一个团成一团的围巾,“给你的,刚才看好多袖子(韩城方言,老婆,媳妇的意思)都聚在一起买呢,我就说给你也买一个,不贵!”女人一手拿过围巾,瞟了一眼装在随身带的小包里、嘴上嘟囔着“就是爱花钱,却藏不住眼角的笑意。这样的画面,恰似街边小店里传来的经典老歌,唱在年末岁首,那缕温暖动情毫无保留地融入寒冬腊月里的老街。
    老街上的剃头匠的生意也火起来,三三两两的老人排队坐在老街的角落里,拉着家常,水烟斗“嘟喽嘟喽”地等着剃头刮面,剃头老师傅一把剪子,一个刮胡刀,一个脸盆,一个煤炉子,在冬日的暖阳里有板有眼、不紧不慢地操作着,刮胡刀在皮肤上的沙沙声。老顾客眼睛微闭、神情安然地享受着这年前的最后一次理发,几个老汉笑呵呵地说:“你赶紧剃,剃完了就等过年了,这要再剃头,就要等到龙抬头了”。这里每年春节都有个习俗叫“剃头过年”,每到年前,女人、老人、孩子、男人都要出来拾掇一下,女人就去了老街上比较高档的美发店,烫、染、卷、直,随意折腾,弄个新造型过年走亲戚。男人没那么讲究,随便一个理发店,不排队就行,懒洋洋挑个中午吃完饭几下剪完完事。老人们可就讲究了,必须要到老街上的剃头担子那儿去,“都去了几十年了,我就习惯他给我剃,太舒服了,过年不去那剃头,都不叫个过年!”
    老城里卖猪肉的几家摊子格外拥挤,“给我割一块好的,油大的,再来几个猪尾巴!过年等我屋小子回来爷俩下酒吃!”卖甜糖糕果的铺子人群熙攘,孩子们围在那个收银台,看着那些糖果被一袋袋称走,咽着口水说“我叫我妈妈来了给我买这个,我看着就最好吃!”,“我想吃玉米糖”,“我要吃酒心巧克力”,“我要棒棒糖,我还想吃个糖葫芦”……小娃们不一会儿或拉着爷爷,或缠着妈妈,志在必得地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离开糖果店,走的时候还不忘向自己的小伙伴们扬扬手里的糖人,满是得意幸福。
    浓郁的年味萦绕着老城,经年不息,绵延不绝。
(作者系西禹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