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期 第12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一版 下一版 >
限行:城市缓堵的权宜之计
新闻作者:文 / 杜妮娜
    “限行”,这个词对于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的人们来说绝不陌生。“出门前像打仗,路上走像拉磨,回到家一个字:累!”这是许多中心城市的市民早晚奔波出行的写照。因为环境污染、因为换乘难、公交车不准时和车内拥挤、地铁线路到达地有限……因为拥堵,限行已成大城市开车的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
    对于生活在西安的人们来讲,2013年2月9日、3月9日、12日和13日,12月19日、23日、24日和25日,这些个日子,非同寻常,因为早上一起床打开手机就会收到省气象局发布的重度雾霾警告,PM2.5频频爆表。来到街上,人们即便面对面讲话,也很难看清楚对方的表情。尽管在2012年7月,西安市政府参事室调研交通拥堵,提出了向三环外释放城市功能、绕城高速免费或低费开放、增加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适时推出小汽车限购政策、开放单位内部停车场6个招式诊治西安交通,但收效并不理想。
    2014年1月3日,在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西安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在空气极重污染日,西安将启动机动车每日限行两个尾号的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这样算的话,如果每天从0到9十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当作车牌末尾数字进行限行,那么理论上,在极重污染日西安市将有1/5的车辆限行。对于交通拥堵、雾霾频发的西安来说,机动车限行是大势所趋,此次终于尘埃落定。“限行”,这个词也终于不可避免地跟生活在这座十三朝古都,崇尚慢节奏生活的人们有了关联,即便相比北京、上海、兰州等地,西安的限行标准相对“温和”且目前还尚未正式实施,但也引起了人们不小的争议和关注。
    近年来,以错时上下班、尾号限行为主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越来越多地被直辖市、省会城市所推行,以缓解交通拥堵。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实施了单双号限行。当年10月11日起,开始进行尾号限行。即5个工作日私家车需停驶1天,每天两个号码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2008年实施尾号限行首日,80万辆私家车停驶,当时有53.4%的受访者认为当时"交通很通畅,出行便利"。
    2009年6月22日起,为配合城区桥梁和道路改造,南昌市启动尾号限行。据当地媒体报道,尾号限行措施实行之初,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但路面车流量减少,道路顺畅的成效,让车主逐渐接受这一措施。2010年起,南昌对车辆尾号限行形成常态管理。
    2010年9月16日,兰州市公安局举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新闻发布会,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对兰州市所有机动车以及长期在兰州市行驶的外地号牌机动车,实施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限行期间,兰州市城区没有发生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交通拥堵,机动车尾号限行已初见成效。
    2011年10月8日起,杭州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2012年12月31日,杭州市“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初步效果评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错峰限行后,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总量比前一年同期下降17.5%。
    2012年10月8日起,成都实施二环路(含)至三环路(含)之间区域汽车“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2013年12月15日,天津市政府发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规定,自12月16日零时开始实施无偿摇号与有偿竞价相结合的限牌措施,2014年3月起开始实施尾号限行措施。自此,天津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限购与限行双管齐下的直辖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多年的粗放式发展让一些城市积累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限行、限购等政策手段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进行一定限制,是城市管理者的无奈之举,也引起了人们很大争议。因为很多公共交通正处于“建设发展”之中,而并非“完成时”。在公共交通距离方便、快捷、舒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让私家车主放弃自驾选择公共交通,难免会心不甘情不愿。
    然而,事实证明,限行对缓解城市拥堵的确有效。那么对环境改善究竟成效有多大呢?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PM2.5究竟是来自汽车尾气,还是工地扬尘,或是厨房油烟?湖南省环保厅日前公布的解析结果显示,在长株潭地区,对PM2.5贡献最大的是机动车尾气,其贡献率近25%。其次为工业源,约占20%。此外,煤烟尘、餐饮油烟和扬尘贡献率也都在10%以上。天津市公布的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约占天津市细颗粒物(PM2.5)的16%,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限行等措施来防治雾霾,应该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收效。至于限行对改善空气污染贡献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考证。
    如今,舆论普遍认为,限行只是城市缓堵的权宜之计。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等才能治本。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公交的策略,这也是未来城市治堵的根本措施,而目前的“限牌、限行、限号”等限制性措施,根本上来说,只能缓解城市拥堵的矛盾,并不能治本,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矛盾依然在激化。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公交,而不是通过“限”来解决问题。2012年7月26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发布会上称,从国际经验来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的措施。在采取限行、摇号这些措施的时候,应该更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只有当一个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采取这些措施才会更加有效。他说,“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小汽车拥有量都是比较大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普遍在5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70%。我国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只有20%左右。从这点出发,我觉得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一些城市实行车辆限行、购车摇号、牌照拍卖,包括征收道路拥堵收费等,我觉得这些措施本质上属于交通需求管理的范畴。应该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也有人说,交通拥堵根本原因在于路修得不够宽敞,不够多。但是任何一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到底是限行,还是修路,都是决策者最头疼的难题,路修得再多,永远跟不上车的增长。无论如何做,都难躲过公众的质疑。只有让人们体面舒适坐公交出行,相信更多人会放下私家车,也会让蓝天白云不再成为城市人的奢侈享受。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