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期 第12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慢代快许更快
新闻作者:张 路

    面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机动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等城市通病,理应给予“城市慢行系统”更大的重视,改变“重车轻人”的城市建设模式,从“车性”城市回归到“人性”的城市,逐步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即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西安城区交通现状
    根据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网站显示,截至2013年8月份,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有约172万辆,逼近路网容量警戒值。西安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机动车密度为3632辆,已远超广州、接近北京。而根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在主城区道路系统规划方面,要完善主城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形成“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道路网格局,规划道路网密度为3.31公里/平方公里(不含支路)。
    那我们来算一笔账,以A级小型轿车为例,按照车长4.3米计算,每平方公里的现有机动车首尾相接长度为15617.6米,也就是近16公里,均按双向四车道计算,路网密度需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而目前的城市道路建设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换句话说,如果所有车辆上路,首尾相连,西安城区除支路外,所有道路上并排停放4列都摆不下,那么拥堵就成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单人独车浪费资源
    据《网易・汽车》频道报道:在最靠近记者的这条车道上,通过各类私家车106辆,车内只有驾驶员一人的共71辆,有2人或者2人以上的35辆,车辆空载率达67%。“道路越来越拥堵,然而在上下班交通拥堵的高峰时段,单人独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交警认为,在道路资源日益紧缺匮乏的情况下,私家车高空载率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包括道路资源,而且这么多车上路也容易造成拥堵。
    2013年7月8日,《陕西日报》报道:7月7日,部分着统一标志的爱心顺风车车主开始“爱心搭乘”。当日,共青团西安市委主办的西安爱心顺风车统一标志发放活动在曲江国展中心举行,又有30多位爱心车主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顺风车队搭一程的行列,至此,西安爱心顺风车已达400余辆。
    爱心顺风车是在团市委指导下发起的公益行动。“大家出行一般都是坐公交车或打车,但是公交车不一定能挤上去,现在夏天又特别热,出租车也不一定能打到。但是私家车上下班,车里一般都是只有一个人,太浪费了。”王永军说,他发起这项公益行动,是希望私家车主能在上下班的过程里,捎带一下顺路的人,既能减少上路车辆,也能缓解城市公交的压力。


以慢代快许更快
    交通拥堵近年已成为市民日益关注的话题。在“快”的发展中人们已开始反思如何“慢”,让生活更便捷,让城市更环保。
    中国与荷兰均有“自行车王国”之称。2012年2月21日,来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与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较好的株洲,以《自行车上的城市》为主题,参加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城市1对1》节目的录制,对以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交通”进行了分析。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同时骑车还有助于强身健体,减少城市病的发生;二是为城市提供1至5公里的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解决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难题;三是与公共汽车相比。自行车具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具,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提出,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
    2013年3月份,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拟投资3.92亿元,力争到2014年年底前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2013年9月25日,西安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试运营,12月25日全面启动。


骑车出行绿色低碳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西安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低碳、健康、环保,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惠民工程。截至2013年底,西安市已在未央区、经开区、曲江新区、雁塔区、大明宫五地建设完成37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8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
    “骑自行车出行,真的太方便了!还能缓解雾霾天气和城市交堵问题,真是一举多得!”2013年12月25日是西安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启用的第一天,一大早,不少西安市民轻刷长安通卡,骑上了颜色鲜亮的公共自行车,感受绿色健康出行的时尚魅力。
    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轻型汽车》显示,“整备质量在1320和1430(含)公斤之间的,手动档车型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08克之间,自动档车型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22克之间”。我们姑且以每公里200克计算,若每天西安市有10%的私家车主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那么每平方公里车辆密度会减少360余辆。援《三秦都市报》消息:2009年9月底,西安建成区面积已扩至369平方公里。那么以每辆车每天行驶20公里计算,每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136千克,一年下来就是1.9万余吨,而这还只是保守估算。
    此外,西安公共自行车系统采取1小时内免费使用,1小时以上至2小时(含)收费1元,2小时以上至3小时(含)收费2元的有偿租借方式,提供自行车出行服务,低廉的价格也能为市民减少出行费用。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根据规划,西安市计划用3年时间,分3期建成覆盖主城区及各开发区核心区域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014年将在高新、雁塔、莲湖进行建设,投建625个服务点,15000辆自行车;2015年将在主城区范围,辐射至绕城高速周边高校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建设1000个服务点,投入26000辆自行车;2016至2017年将在西安市外围组团地带建设服务点。
    不难想象,布局完善的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成将会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换乘方式,各站点与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共同构建起西安市“四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使轨道交通、公交无缝对接,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为城市缓堵保畅和市民便捷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
    但是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有些问题仍需要我们重视:一是能否实行24小时营业制。有网友曾抱怨:反正是无人值守的,为什么要规定营业时间啊?晚上9点就结束了,比某些公交车还要早,体现不出公共自行车的优点。二是能否降低租车年龄限制。为了保证孩子安全,现租车年龄下限定在16岁。“现在初中生、小学生骑自行车的都很普遍啊,如果想带孩子一起骑车出行,会很不方便”有家长网友建议。三是能否设置自行车专用道。由于私家车持续快速增长,现在许多道路都进行了拓宽改造,非机动车道不断“瘦身”,甚至消失。随着公共自行车的推广,自行车行车安全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