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期 第12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ETC:离“大众情人”有多远?
新闻作者:吕海龙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的缩写),即不停车收费系统。我省高速公路于2011年在全省联网高速公路启用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经过近4年的发展,目前全省ETC用户已达10万左右(其中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向“龙卡三秦通”、“牡丹三秦通”用户免费赠送的5万个“OBU”电子标签),占到持“三秦通”卡用户的四分之一。
    10万之众,听则不少,但比起全省日均新增小轿车以千为计数单位的增长幅度,比起联网高速公路庞大的客车流量,ETC用户占高速公路通行客车的比例还是较小。笔者曾对G30陕西段3~4个收费站2013年ETC车道日均流量调查,发现ETC车道的日均通行量只占到客车流量的10~12%,由于ETC车道通行资源使用率比较低,甚至ETC车道在某种程度上还“挤占”了收费站有限的通行资源。
    ETC――通行费5%的优惠、通行收费站口的VIP待遇,缘何刺激不了有车一族的安装欲望?缘何未能让收费员切身感受到ETC对自身的“解放”呢?
    尽管ETC实行以来,我省目前已经与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签订了联名发行“三秦通”缴费卡及车载标签设备“OBU”的协议,扩展了营业网点,并在推广宣传工作下了很大功夫。其中有则ETC推广漫画《开会的烦恼》:甲乙两人从A地同时驾车上高速前往B地开会,甲为ETC用户避开收费站堵车悠哉悠哉按时参会,乙却因收费站堵车一路心急火燎,赶到时却还是迟到,形象地点出了安装“OBU”的核心优势,但现实情况却是:“OBU”并未成为“大众情人”。
    依笔者观察,除过电子标签“OBU”收取成本费,似一道门槛无形中阻隔了有车一族与ETC的握手,还有就是主动出击营销力度不够。这种“先买树、后尝果”的营销理念,无形中将日益壮大的私家车队伍、行驶高速公路频率较低的车辆这样一个潜在的庞大用户群在某种程度上拒之门外了。
    2014年,冯西宁厅长的报告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的建设,ETC作为“智慧交通”的基本组成,笔者认为应该在ETC用户群的培养上有更大的“利好消息”。笔者不揣浅陋,谈几条管窥之见:
    其一,实行“先尝果,后买单”。取掉收取“OBU“电子标签工本费的门槛,为持有“三秦通”卡、并在一年内无偷逃通行费信息的有车一族免费安装电子标签“OBU”设备,或者每年扣除少许的“OBU”设备维护费,让ETC用户通过实践体验出ETC是不是呦喝的那么“美”。届时,一个ETC用户身后排队安装“OBU”的岂止是七八个用户了。
    其二,放下身段,上门营销。不能仅仅依靠全省有限的17个ETC安装点和工行、建行、中行、招行为数不多的营业网点去推广销售“OBU”,还应成立“OBU”营销队伍,上门推销,通过密集的销售网络,形成“OBU”营销遍地开花的景象。当然,更要提供一个运行稳定、可靠的ETC通行环境。
    其三,密集ETC营业网点,将ETC营业室开到各地市、县的车管所、4S店门前,大大提升有车一族对ETC的知晓率,并通过为购买“OBU”设备的ETC用户赠送礼品等,扩大ETC用户群体。
    其四,通过对持有“三秦通”卡用户群体的挖掘、宣传,将剩余的四分之三“三秦通”卡用户吸纳进ETC用户队伍。
    总之,不能让ETC这一便捷、绿色、经济的交通科技成果只成为部分人的“宠儿”,要把它打造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想必那时,将很难看到人工收费车道堵长龙、ETC车道鞍马稀的景象,那种车辆鱼贯而行、“嗖”、“嗖”穿越ETC车道的美妙,将会成为“智慧交通”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供职于宝鸡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