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期 第125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4-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未来的城市交通
新闻作者:文 / 袁立忠

    未来城市的交通是什么样子?交通工具是混合动力?氢动力?还是植物能量、太阳能动力或者核动力?车辆的驱动能源是我们遐想的一方面,不过这一部分看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未来城市交通的形式似乎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汽车在未来还是汽车吗?汽车还有个人化的属性吗?真正的交通是否就是纯粹意义上的交通,汽车是否只是交通网络里的一个“座位”而已呢?
    涉及科幻的话题,电影无疑是给我们最好诠释的一种媒介,就在我们的想象还是一个个片段的时候,天才的编剧和导演已经将它实现在了电影大屏幕上。《第五元素》是给人印象相当深的一部科幻电影,尤其是其中的交通形式让无数人茅塞顿开,与其在拥挤的地面上绞尽脑汁开发空间,不如利用低空领域构建全三维立体交通网。
    先抛开各种理论可行性不谈,至少看上去在空中构建交通网络拥有比地面强数百倍甚至更多的可利用空间,如同飞机航线一样,汽车在低空领域也按照规定的航线行走,无需交通信号灯,没有拥堵,这样一来,还可能导致地产行业再也没有了门面房一说,位于空中数层的房屋间间都可以成为门面。当然,那时我们还应该需要一个极其强大的智能GPS,直接定位门牌编号才行。
    《第五元素》中的飞行“汽车”实现起来似乎难度太大,而且编剧也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23世纪,不过同样引导了后续很多科幻作品中的交通模式,比如近期的电影《全面回忆》。在《全面回忆》中,沿磁悬浮轨道行进的空中汽车理论上更有可能实现。只要做好基础建设,类似的磁悬浮汽车看上去还有可能实现,车辆不仅可以行驶在轨道上方,还可以用车顶的磁点行驶在轨道下方,全自动驾驶,自动化安全防范,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当然请不要现在去思考投入的费用……
    相比于开发低空资源,另一部电影《我,机器人》中投射出的交通方式似乎更接近现代。在那个世界里,车辆采用纯电力驱动,同样也是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目的地指令告知电脑即可前往。主要是在这样的短期未来世界内,城市的基础架构改变不大,交通布局基本与现在的相似,只不过城市拥有一个极其智慧的网络终端,它帮助车辆思考,疏导交通网络。
    不过,在高智能化社会到来之前,我们已经开始了低空领域的探索。近日,一个名为myCopter的项目获得了欧盟420万英镑的预留资金。这一项目将探讨将个人航空器(Personal Aerial Vehicles,简称PAVs)引入城市低空交通的可能性,以及以此解决欧洲许多城市交通重度拥堵现状。一个多维度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在未来实现。作为myCopter的先期预备工程,PAVs最初将用在国内家用、工作和旅游的低海拔飞行,飞行高度限制在2000英尺以下,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交通监控系统,没有地面交通的管制也不会影响现有的空中航线。虽然这个概念听起来相当诱人,好像我们离未来的科幻片已经触手可及,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大的障碍有待解决,如涉及航空立法、安全、城市规划和停车(机)场的设置等方面,还为时尚早。如果按人类进步的步伐来看,我们想象中的未来离现在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虽然这些都是在幻想,但可能会在不遥远的未来,我们甚至都无法估计这个不遥远到底有多近,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我们将会发现更智能、更立体的交通带来一个更有秩序的世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