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川分公司以“精细化管理显效年”活动为主线,改进作风,提高认识,提升服务,和谐运营,各项工作完成较好,亮点突出。
创新举措 强力推进
建立隧道专业养护和机电维护队伍,弥补隧道和机电管理短板。通过在分公司范围内公开选拔,抽调10名隧道养护管理员和8名机电系统维护员分派至咸旬和延志吴项目实习,直接参与建设项目工程及机电系统设计、施工和技术资料整理等,结束后又分送至专业的技术院校培训,全面系统掌握工程养护和机电维护工作,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为自主、专业开展隧道养护和机电维护工作打牢基础。
改进隧道“绿色照明”模式,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大量调研和反复试验,将隧道内反光诱导标加密为5米1个,形成线状视线诱导标识,引导车辆在隧道内安全通行。在此基础上,将全线无监控中短隧道的夜间照明模式调整为20时至7时全部关闭的节能模式,不仅能满足行车安全需求,每年还可节约电费150余万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
建立联合应急救援机制,提升道路安全保障能力。与安康市安监局、消防支队、高交支队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订《安川高速公路联合应急救援机制》,明确领导机构、各自职责、联合巡查、联合演练、联合救援等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主动加强沟通联系,互相支持配合,已形成了有效地联合应急救援机制。编制《应急救援队训练手册》,规范日常训练工作。去年12月19日,安康市政府组织市安监局、消防支队、交通局、中心医院等10余家单位成功开展包茂高速公路安康段应急救援联合演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推动建立路警“122”勤务模式,提高路政执法效能。经过与高交部门的多次磋商,启动实施路警“122”勤务模式。实施过程中,积极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召开联席会议12次,联合制订联勤制度和管理办法10余项;对路政人员严格要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参与、指导、规范交接班和联合巡查工作,建立“122”勤务模式的长效机制。
实现服务区租赁经营,提升经营效益。引进专业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机构,将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和租赁有效结合,改进经营方法,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益。安排服务区管理人员专门赴临近的湖北、重庆、四川等省份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服务区管理水平。
完成职工安居工程,让广大员工乐有所居。安居工程一期项目于9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10月8日发放房屋钥匙。交房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物业办,制订合理经济的物业标准。专人负责职工装修、入住相关手续办理,并通知装房职工及其家属在分公司免费住宿、食堂就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突出实效 贯彻有力
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精简分公司层面的大型会议,减少基层干部来回奔波耗车耗油耗时,坚持合并乘车下基层,将在办公室解决问题改变为在基层现场办公解决,将周例会改为月例会制度。改进以开短会为主,工作汇报不念文稿,只说存在问题,不谈成绩;只说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及完成工作任务的实效。共精简例会30余次,合开会议10余次,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召开解决实际问题会议10余次,使会议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精简文件,改进文风。进一步规范行文程序和原则,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减少行文数量,精简转发文件,合并各类通报。切实改进文风,要求文件、简报、报告、通讯、通报等文字朴实无华,句子通顺流畅,不要客话套话,力求短小精悍,意思表达准确,全年减少发文30余份。
厉行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节约办公用品、用电、用水,严格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严格审计制度,与2012年相比,全年燃油费月均下降30%,车辆维修费月均下降25%,会议费下降20%,招待费下降5%,办公维护费用下降20%。
强化措施 积极整改
创新开展自选动作。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站在建设和谐社会、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服务民生经济的角度,认真制订分公司自选动作。践行“窗口无小事”理念,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开展“领导班子宣讲”、员工“假如我是司乘”换位思考和领导班子带头过“三关”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活动特色。为带动学习,编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知识问答30题”,举办内部刊物《秦巴路韵》学习专刊,主要领导撰写《以“三个服务”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深入基层宣讲“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主题党课3期400余人次,有效地推进了学习,指导了工作,促进了作风转变。
积极回应整改。对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领导班子从不马虎,迅速安排部署,落实解决,边开展活动,边解决问题,让活动落到实处,让员工看到实效。针对员工反映“领导班子下基层调研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到基层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对一线员工想什么、盼什么关心不够,与一线员工谈心交流少”等问题,进一步落实班子成员分工和分片包干工作机制,要求各包干人员必须每两周深入被包单位一次,了解职工诉求。针对员工反映“对条件成熟的管理岗员工尽快定岗”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任职期满一年的15名副科级、科级干部按照程序进行了任命,对长期借调管理岗且条件成熟的80名员工按制度规定落实了定岗。